门诊退药情况分析与建议

门诊退药情况分析与建议

ID:20165290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0

门诊退药情况分析与建议_第1页
门诊退药情况分析与建议_第2页
门诊退药情况分析与建议_第3页
门诊退药情况分析与建议_第4页
门诊退药情况分析与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门诊退药情况分析与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门诊退药情况分析与建议【】目的:分析门诊退药处方特点,减少门诊退药;为加强临床用药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门2009年1~6月的门诊西药房退药处方302张,按退药率,退药科室,药物剂型,药物种类,退药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科退药多,注射剂退药多,抗生素退药多,退药主要原因有治疗变更、重复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等。结论:通过分析退药的特点,可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药师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加强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知识培训,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减少门诊退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关键词】门诊退药处方;分析;建议  为进一步规范我

2、院药品质量管理,确保药品的使用安全有效,就我院门诊西药房2009年1月至6月退药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找出对策,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  1资料  从药房微机管理系统中调出我院门诊西药房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6月31日退药处方277份,逐月统计退药处方数量、所退药品名称、剂型、退药原因、退药科室。  2结果  2.1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取药处方7852张,退药处方277张,退药率为0.04%。  2.2申请退药科室277张退药处方涉及5个科室,儿科、急诊科和妇产科退药较多。  2.3所退药品剂型所退药品中,注射剂198例(占198/277

3、=71%),口服药64例(占64/277=23%),外用药15例(占15/277=5%)。可见所退药品中注射剂所占比例最高。  2.4退药原因:277张退药处方,药品不良反应是退药的主要原因。  2.5发生不良反应的89例中,涉及药品主要为抗感染药,注射用中成药。涉及的抗感染药主要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菌药和头孢菌素类。  3分析  3.1药物不良反应为退药的首要原因通过对退药处方按退药原因进行统计发现,由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而导致退药的为89例,占退药总数的32%。目前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广泛,联合用药比例较高,不良反应也出现较多。较常发生的不

4、良反应有皮疹、发热、腹泻等。大部分中药注射剂因为成份比较复杂,性质不稳定也较易发生不良反应。我院门诊就曾出现一例患儿因静滴茵栀黄注射液出现面色苍白、呕吐、皮疹等现象的不良反应病例。因此,临床医师在用药过程中应选择恰当的药品,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药师也应该提高服务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广泛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3.2转入住院原因因转入住院治疗而要求退药的也较多。调查发现所退药品主要是注射剂,也有少量口服药物。说明门诊医师给患者开具的药量过大,疗程过长,应依据患者的病情开具适量的药品,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3开药过

5、多或重复用药原因此原因发生退药45例,占退药总数的16%。这不仅浪费资源,加重患者经济负担,还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或中毒。因此医师在诊断是最好询问患者以前的用药情况及家中是否有同类药品,避免重复用药发生。  3.4患者拒服、不依从等自身因素患者对治疗方案或药物的抵触情绪或反抗心理也可能导致退药。医师在诊疗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患者的病情状况,还应该了解患者或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做好人性化服务,加强沟通,增强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3.5工作失误原因医师书写笔误,或者对少数药品使用方法配伍禁忌不清造成退药的现象在我院也曾出现。由于处方划价实行微机管理,因

6、药房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将此种药品价格划成彼种药品价格,或者药品未及时出库患者交费后因缺药而造成退药的情况也是有发生。因此,建议医院应对各岗位人员进行多方位的培训学习,强化岗位责任,加强管理,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相应的奖惩机制,使每位工作人员都能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减少退药现象发生。  4建议  4.1药品质量及其合理使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因此,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第七章第二十八条规定: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一经发出,除医方责任外,不得退换。实际上在用药过程中,患者选择性低,大多是被动的接受,退药多发生

7、在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或无法取得治疗效果等情况下,患者中断该药品的使用,将剩余后续药品退回药房。  4.2退药最多的科室是儿科,儿科患者多数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医师开药数量应不宜过多,控制在1~3日量,最好是1日量,以便在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时减少不必要的退药。从退药品种看,多数是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广泛,但产生不良反应尤其是过敏反应也较多,特别是近年抗菌药物新品种多,联合应用也较多,虽可通过皮试避免大多数的过敏反应,但迟发性过敏反应仍然存在。  4.3从退药剂型来看,主要是注射剂,尤其是用于静脉滴注的注射剂。这与静脉给药方式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以

8、及该用药方法可直接进入人体循环、作用较迅速有关。静脉给药注射液中的pH、渗透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