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解头部PPT课件

局解头部PPT课件

ID:20165359

大小:8.10 MB

页数:91页

时间:2018-10-10

局解头部PPT课件_第1页
局解头部PPT课件_第2页
局解头部PPT课件_第3页
局解头部PPT课件_第4页
局解头部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局解头部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李浩旭2009年8月西安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头部第一节概述由颅部与面部组成。血液供应:来自颈内、外动脉和椎动脉。血液回流:经颈内、外静脉→心。淋巴:直接或间接注入颈深淋巴结。神经:主要是脑神经。李浩旭2009年8月西安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一、境界与分区1、境界:借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端、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与颈部分界李浩旭2009年8月西安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2、分区:借眶上缘、颧弓上缘、外耳门上缘和乳突的连线分为后上方:颅部前下方:面部李浩旭2009年8月西安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二、表面解剖㈠体表标志1、眉弓2、眶上切迹(或孔)3、眶上孔4、颏孔李浩旭2009年8月西

2、安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5、翼点6、颧弓7、乳突8、枕外隆凸李浩旭2009年8月西安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㈡体表投影1.下水平线:通过眶下缘与外耳门上缘的线。2.上水平线:经过眶上缘,与下水平线平行的线。3.矢状线:从鼻根沿颅顶正中线到枕外隆凸的弧线。4.前垂直线:通过颧弓中点的垂线。5.中垂直线:经髁突中点的垂线。6.后垂直线:经过乳突根后缘的垂线。为了描述脑膜中动脉和大脑背外侧面的主要沟回的位置及其体表投影,通常先确定6条标志线:李浩旭2009年8月西安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李浩旭2009年8月西安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1、脑膜中动脉的投影2、中央沟的投影3、中央前、后回的投影4、

3、外侧沟的投影5、大脑下缘的投影李浩旭2009年8月西安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第二节面部可划分为眶区、鼻区、口区和面侧区。面侧区:介于颧弓、鼻唇沟、下颌骨下缘与胸锁乳突肌上部前缘之间的区域。又可分为:颊区、腮腺咬肌区和面侧深区。本节主要叙述面部浅层结构、腮腺咬肌区和面部的部分间隙。李浩旭2009年8月西安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一、面部浅层结构㈠皮肤与浅筋膜1、皮肤:薄而柔软,富弹性,睑部最薄。富含皮脂腺、汗腺和毛囊。※是皮脂腺囊肿和疖肿的好发部位。表面有不同走向的皮纹。※故面部皮肤切口方向应尽可能与皮纹一致。李浩旭2009年8月西安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李浩旭2009年8月西安医学院人体

4、解剖学教研室2、浅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颊脂体:在颊肌表面及其与咬肌之间的脂肪团块。※睑部皮下组织少而疏松,水肿在此部显现最早。内有表情肌以及神经、血管和腮腺管等穿行。李浩旭2009年8月西安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由于血供丰富,故面部创口愈合快,抗感染能力亦较强,但创伤时出血较多。面静脉与颅内的海绵窦借多条途径相交通,因此面部感染有向颅内扩散的可能。面部的小动脉有丰富的血管运动神经(交感神经)分布,反应灵敏,当情绪激动或急某些疾病时,面部的色泽也随之变化。李浩旭2009年8月西安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㈡面肌:属于皮肌,薄而纤细。起自面颅诸骨或筋膜,止于皮肤,使面部呈现各种表情,又

5、称表情肌。由面神经支配,面神经受损时,可引起面瘫。李浩旭2009年8月西安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李浩旭2009年8月西安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㈢血管、淋巴及神经1、血管:A→面动脉;V→面静脉。⑴面动脉a.起始及走行b.“搏动点”:在下颌骨下缘与咬肌前缘相交处面动脉各分支之间及其与对侧动脉间有广泛的吻合。※故切断一侧面动脉并不防碍面部的血液供应。李浩旭2009年8月西安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⑵面静脉a.起始及走行:起始于内眦静脉,伴行于面动脉的后方下行,下颌后静脉向外下至下颌角下方,与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于舌骨大角高度注入颈内静脉。李浩旭2009年8月西安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⑵面静

6、脉b.与海绵窦的交通:①眼静脉→海绵窦。②面深静脉、翼静脉丛等→海绵窦。c.特点:在口角平面以上的一段通常无静脉瓣,面肌的收缩可促使血液逆流。当面部感染时,可循上述交通途径蔓延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李浩旭2009年8月西安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d.“危险三角”:临床上将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域称之。为什么?李浩旭2009年8月西安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2、淋巴淋巴管非常丰富,常吻合成网,通常注入下颌下淋巴结和颏下淋巴结。颈外侧深淋巴结李浩旭2009年8月西安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3、神经:三叉神经→分布于面部的感觉面神经→支配面肌运动⑴三叉神经:李浩旭2009年8月西安医学

7、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⑵面神经:※临床上颌下区手术时,可选用于下颌骨下缘1.5~2cm处与其平行的切口,以免损伤下颌缘支。李浩旭2009年8月西安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二、面侧区面侧区:介于颧弓、鼻唇沟、下颌骨下缘与胸锁乳突肌上部前缘之间的区域。又可分为:颊区、腮腺咬肌区和面侧深区。㈠腮腺咬肌区1.境界:上界为颧弓与外耳道,下界为下颌骨下缘平面,前界为咬肌前缘,后界为乳突和胸锁乳突肌上部的前缘。何谓下颌后窝?李浩旭2009年8月西安医学院人体解剖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