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经验与新诗的兴起

海外经验与新诗的兴起

ID:20169877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9

海外经验与新诗的兴起_第1页
海外经验与新诗的兴起_第2页
海外经验与新诗的兴起_第3页
海外经验与新诗的兴起_第4页
资源描述:

《海外经验与新诗的兴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海外经验与新诗的兴起一白话新诗的出现是20世纪初中国文坛前所未见的大事。在此以前几乎没有人认为白话也能写诗,也没有人认为白话写出来的还能算是诗;此后新诗成了诗坛的主流,旧诗退居次要的位置。新诗虽然不免幼稚,但是大势所趋,无由更改,学者一般循两条途径解释新诗的兴起:清末的“诗界革命”和西洋诗歌的影响①。前者被认为是诗歌的改良式的实验,是从旧诗到新诗的过渡;后者则是启发新诗和促进新诗艺术成熟的外来文学影响因素。但是,这两种说法都失之空泛,没有从诗的内部寻找到从旧诗到新诗的具体线索②。本论尝试从诗人的海外经验入手,为新诗的兴起提出另一个解释。诗是人类经验的表达。诗歌表达经验当然

2、是在一定的语言与形式中进行的,语言将经验凝固为具有一定声音模式的句子,这些诗句又是按照传统惯例所定义的诗的形式来组织的。在经验、语言与形式三种因素中,经验最为活跃,语言相对固定,形式则最有惰性。当诗人亲历的经验发生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化时,惯用了的诗语就不可能完全抓得住那些新起的经验。诗人或者转而运用前所未见的词汇,或者沿用旧的词汇而赋予新的意思,但是,无论如何,语言的变化却引起了它们与诗的形式之间的裂痕。写出来的诗“不像”传统标准的诗,或者不算人们心目中的“好诗”。因为一定的语言和一定的诗歌形式历经长久的探索和磨砺而圆融无间,人们在无数的比较和实践中已经形成什么是一首好诗的

3、概念,而新经验导致的新诗语的出现干扰了惯例之下的标准,新诗语不能和既定的诗歌形式相互配合。这时,诗人就有两个截然不同的选择。或者放弃旧式的诗歌语言和形式,探索新的诗歌语言及其表现形式;或者尽量避免诗歌表现新的经验类型,让诗歌的表现范围继续保持在惯常习见的传统经验类型之内,使诗语和形式维持它们内在的一致性。前一种选择就是五四新文学运动开始的新诗实验,后一种选择则是保存旧诗的努力。新诗的兴起,并不意味着旧诗马上被埋葬。新诗和旧诗在诗坛上占据的地位不同,但却不是彼此取代的关系。因为它们所表现的经验类型的性质差异,各自所运用的语言以及和语言相配合的形式构成了不同的相互关系,新诗和

4、旧诗无疑都有自己的表现天地。但对于现代生活而言,新诗的天地当然是较为宽阔。晚清诗坛的变化以及五四时期新诗的兴起为印证上述假说提供了一个极有价值的视角。此前诗人的经验类型自成一体,他们生活在自足的古典世界,没有什么特别的经验能够搅动相对平静的古典心灵。尽管有民间的疾苦、朝政的废弛、社会的乱象使诗人感慨弥深,但是,这种依然是古典世界之内的本土经验并不足以造成诗语和诗的形式之间的裂痕。五口通商之后的新变化值得特别关注。国门被迫打开,古典世界逐渐变得破碎,诗人有可能经历前所未有的经验。他们或者漂洋过海,踏足国外;或者与操不同的语言,与自己的肤色和相貌都完全不同的外国人打交道;或者

5、阅读外国书,吸收经典教育不能提供的知识;又或者在通商口岸接触那些外国传教士和商人带来的洋事物——这一切都可以称作海外经验。在笔者看来,正是海外经验造成了晚清诗歌中诗语与诗的形式之间的裂痕,漫长诗歌传统所定义的旧诗的语言和形式的和谐从此被打破,写出来的诗虽然很“新”,但毕竟“不像”。这种诗歌语言与形式的鸿沟最终导致诗人对该语言(文言)表现力产生怀疑,并开始试验采用新的语言(白话)写诗,这就是新诗的兴起。因此,如果不是从诗歌意境和风格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史的角度看晚清诗歌的变化,那种新变化就不应被理解为是通向白话新诗的过渡性质的变化,毋宁说它是旧诗的衰落。因为正是这种变化打破了

6、旧诗内部的和谐。同时,也应该看到,海外经验对诗人和诗的影响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从诗人有了这种海外经验就开始了,而当鸿沟扩大到使诗人反省语言问题的时候,旧诗也就到退出诗坛盟主地位的时候了。二林鍼(1824一?)并非诗人,他生长于“华洋杂处”的通商口岸厦门。因为“素习番语”,1847年受外人聘“舌耕海外”,随商船到达美国,在美国停留一年多之后,返回福建。大概因为自觉经历独特,回乡后诗兴大发,写下一首百句五言长诗《西海纪游诗》,记下他的见闻和经历。有意思的是还配有一篇更长,几乎是复述其诗的《西海纪游自序》,序文用骈文写成,但杂以很多散句来解释骈句;又有一篇文言写的《救回被诱潮人

7、记》。三文合称《西海纪游草》③。这是目前能看到的涉及现代海外经验的最早的诗和文。阅读这一百五十多年前的人写成的诗文,给人很奇特的经验。如果仅读他的诗,简直不得其解,因为写得辞不达意,一定要配合阅读序文和记,才能明白他写的是什么。在《西海纪游草》里,文和诗的关系是解释与被解释的关系。诗固然是表现他的海外见闻,但是,这种诗语形式的表达需要用文语形式再次表达,否则意思不能完全“达”出来,让读者明白。例如,有两句诗,“楼头灯变幻,镜里影迷离”,字面的意思很简单,可是,字里行间要说的到底是什么并不清楚。当读到序文,“博古院明灯变幻,彩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