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课件_1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课件_1

ID:20171602

大小:197.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0-10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课件_1_第1页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课件_1_第2页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课件_1_第3页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课件_1_第4页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课件_1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课件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陈国辉吴忠市人民医院病毒性心肌炎病例分析患儿谢思齐,男,5岁。主诉:头晕、呕吐1天。现病史:患儿于入院前1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无头痛,伴有呕吐,呕吐物为为内容物,无胆汁及血丝,共计8次,每次量不多,同时有腹痛,以脐周为主,疼痛性质不详,发热1次,热峰38.5°C,无抽搐,无皮疹,无咳嗽及流涕,就诊于当地诊所,诊断不详,给予不详药物口服治疗,疗效不佳,故来我院就诊,病例分析门诊急查心肌钙蛋白27.3ng/ml,拟“爆发性心肌炎”收住。病程中患儿饮食差,精神差,二便正常。查体:T:38.0°C,心率:

2、104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84/54mmHg,SpO2:100%,神志清,精神差,面色稍苍白,全身皮肤粘膜未见皮疹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红,扁桃体Ⅱ°肿大,颈软,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低钝,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明显肿大,四肢末端暖,活动可,病理反射未引出。病例分析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1.窦性心动过缓2.Ⅰ°房室传导阻滞。3.部分导联S-T段改变。腹部B超:下腹部肠腔轻度扩张。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14.7×10中心粒细胞:淋巴

3、细胞:HGB:PLT:心肌钙蛋白27.3ng/ml。病例分析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完善检查:????治疗:???最新修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一、临床诊断依据二、病原学诊断依据一、临床诊断依据(一)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二)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表现之一)(三)心电图改变: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主要导联(I、II、aVF、V5)的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伴动态变化,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或左束支阻滞,成联律、多形、多源、成对或并行性早搏,非

4、房室结及房室折返引起的异位性心动过速,低电压(新生儿除外)及异常Q波(四)CK-MB升高或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cTnT)阳性最新修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二、病原学诊断依据(一)确诊指标:自患儿心内膜、心肌、心包(活检、病理)或心包穿刺液检查,发现以下之一者可确诊心肌炎由病毒引起。1.分离到病毒2.用病毒核酸探针查到病毒核酸3.特异性病毒抗体阳性最新修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二)参考依据:有以下之一者结合临床表现可考虑心肌炎系病毒引起。1.自患儿粪便、咽拭子或血液中分离到病毒,且恢复期血清同型

5、抗体滴度较第一份血清升高或降低4倍以上2.病程早期患儿血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3.用病毒核酸探针自患儿血中查到病毒核酸最新修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三、确诊依据(一)具备临床诊断依据2项,可临床诊断。(二)发病同时或l~3周有病毒感染的证据支持诊断:同时具备病原学确诊依据之一,可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具备病原学参考依据之一,可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凡不具备确诊依据,应给予必要的治疗或随诊,根据病情变化,确诊或除外心肌炎最新修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心肌炎的诊断标准目前仍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指标,主要靠临床

6、综合分析,容易误诊或漏诊心肌酶谱对心肌炎的诊断价值还存在争议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还不高心肌炎的诊断是否一定要有心电图异常心肌炎的临床诊断目前还存在的争议病例分析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完善检查:????治疗:???心肌炎的治疗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尽量保持安静,减轻心脏负荷。一般应休息至症状消除后3~4周。有心力衰竭,心脏扩大者,休息应不少于6个月,须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得到控制,心脏恢复正常大小以后,再逐渐增加活动量。在恢复期应限制活动至少3个月。防治诱因应严防各种诱因,尤其是细菌

7、感染。一般情况下,常规应用青霉素1~2周,以预防链球菌感染。如青霉素过敏,可用红霉素代替保护心肌和清除氧自由基的药物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维生素C是一种较强的抗氧化剂,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从而保护心肌,改善心肌功能。开始时需大剂量维生素C100~200mg/kg·d,加少量葡萄糖液静脉点滴,每日1次,疗程为3~4周。病情好转后可改维生素C口服,并加用维生素E同服,每次50mg,每日1~3次心肌炎的治疗辅酶Q10目前研究辅酶Q10对受病毒感染的心肌有保护作用。用法为:开始5~10mg/d,肌注,每日1次,

8、疗程10~14天。之后改口服40mg/d,每日2次,持续应用2~3个月ATP、辅酶A、细胞色素C均可增进心肌营养,促进心肌修复,可联合静脉注射,每日1~2次,持续2~3周心肌炎的治疗1.6—二磷酸果糖(FDP)改善恢复细胞代谢的分子水平药物。作用于细胞膜,刺激磷酸果糖激酶的活性,增加细胞内ATP浓度,促进钾离子内流,恢复细胞极化状态,从而有益于缺氧、损伤、休克状态下的细胞能量代谢及葡萄糖的利用,以促进修复改善功能。病情较重者,5克/天静脉滴注;病情轻者,可用口服果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