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学困生之浅见

转化学困生之浅见

ID:20177610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1

转化学困生之浅见_第1页
转化学困生之浅见_第2页
转化学困生之浅见_第3页
转化学困生之浅见_第4页
转化学困生之浅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转化学困生之浅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转化学困生之浅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特别是我校“3、2、1”教学模式(3即预习、展示、反馈,2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即真正意义的学习,即让学生会学、学会、会用)的开展,一些学生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加之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造成学习成绩一时不够理想,对学习丧失信心,体验不到成功的兴趣和进步的愉悦,于是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学习成绩进一步受到影响,从而成为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关注弱势群体,转化学困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落实课改精神,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下面就怎样关注弱势群体,如何转化学困生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分析病结,找准病因  “对症下药”人皆晓知,然而生成学困生的原因何在?这

2、是我们作好转化工作首先要弄清的问题。我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不正之风的干扰和外界媒体的毒害。如“游戏”“X吧”,特别是当今的人社会风气,使学生认为有钱、有人不学习照常有生活门路,导致学生不愿学习而形成学困生。  2.家庭因素的影响。如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家庭温暖,家长的正确引导,家庭不良嗜好的诱发等,特别是单亲家庭,个别学生由于父母离异,缺少父母之爱,会使他们心灵孤寂、性格孤僻,从而形成学困生。  3.学校教育的影响。比如,学校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副课不开,原本生龙活虎的孩子,由于每天只上几节枯燥的语文、数学、英语,精神生活不充实,导致他们厌学而形成学困

3、生。  4.没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多数学困生是从学习无兴趣开始的,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分辨是非能力差。加之缺乏正确的学习习惯,每天都是在老师逼迫下学习,更加使他们丧失学习兴趣而形成学困生。    二、移情效应、信任效应是转化的基础  众所周知,一旦学生不喜欢哪个老师,他们就不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要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教师必须得到学生的尊敬和喜爱。因此教师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对学生一视同仁,特别要尊重和关爱学困生。对待学困生,教师要经常与他们接触,多用夸奖的语言,亲切的微笑对待他们,多参加他们开展的一些活动,找其谈心,使他们感觉到教师对他们寄予的厚望,认识到学

4、习的意义和责任。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非常需要得到老师的指导和爱护,由于自卑心理沉重,怯于接近老师,更羞于讨教问题。这时候教师要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多和本组成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俗话说:数子十过,莫如奖子一功。哪怕他们在交流中回答问题不够准确,教师也要用激励语鼓励他们,如“你真棒”。有一位学困生考试经常是不合格,通过大家的帮助,自己的努力,有一段时间内表现很好,学习上有了进步,一次单元测验考了个良,我立即对他进行表扬,并给其家长发短信表扬他,让家长同该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这种激励效应变成了学困生上进、转变的动力。后来这个学生学习非常努力,好几次单元考试都得到了优。同时要让学困生明白

5、,学习有困难不要怕,重要的是积极主动地与老师、小组成员配合,共同把学习大道上的障碍物搬掉,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尽量避免教师语言或态度的不慎,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脆弱的自尊心,这样学生就会喜欢你,同时也会慢慢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在学生中产生移情效应、信任效应和感染效应,使学困生对学习产生有兴趣。    三、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是转化学困生的有效机制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对于转化学困生来说,这样做更是一条良策。在教育转化过程中,如学校、家庭、社会,单靠教师的教育显得力弱效微。这时我利用发短信、打形式,发现学困生的点点“闪光点”,就立即告知其家长并要求家长等孩

6、子回家后及时给予表扬。让家长们了解和关心子女在校的情况,与教师们共同教育他们的子女,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发挥群体的督促、教育力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获得成功的愉悦是转化的动力  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快乐,就会激起无数次追求成功的努力,对于学困生来说也是如此,但是大部分学困生有严重的惰性,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必须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习意志,养成良好习惯,逐渐克服思维上的惰性,以非智力因素来弥补智力因素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分层教学,要创设情境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学困生表现自己的才能,减少学困生

7、学习中的挫折感,使他们尽可能多地获得老师的肯定、表扬和同学们的赞许。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愉悦。    五、“一对一”结对教学是激发兴趣的关键  “一对一”结对教学——伙伴式教学,就是将好、中、差学生配合分组,通过“8、4、2管理模式”(我校的班级管理模式,8即把学生分为六个小组,每组8人,一个小组长,再把8人小组分为4人小组,再设两个副组长,再把4人小组分为2人小组,以便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将学生“一对一”结合在一起,建立“一对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