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传媒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

海外华文传媒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

ID:20180338

大小:5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10

海外华文传媒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_第1页
海外华文传媒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_第2页
海外华文传媒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_第3页
海外华文传媒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_第4页
海外华文传媒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外华文传媒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海外华文传媒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目前,中国国家形象塑造面临着严重的话语障碍。从传播学理论的视角来看,对外塑造国家形象实则是一种跨文化传播行为。其主要特点是“在我方文化中编码,在他方文化中解码”。我国国家形象遇到的话语障碍是由于双方在文化编码/解码过程中产生的差异和误解所致。外界社会对我国的误读多是由于彼此长期存在的价值观和政治立场的巨大鸿沟。实际上,已有不少研究发现西方媒体对我国存在固有的“刻板印象”和“解码定势”,即从消极的角度看待中国问题,更多关注新闻事件中的冲突与摩擦。因此,如何改善海外传媒对我国的客观描述与认知,消除他们的疑虑和误解是提升我国

2、国家形象的重要问题。  一、海外华文传媒于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意义  目前许多学者提出通过关注和影响海外华文媒体来改善中国国家形象的观点(参见程曼丽:《海外华文传媒在危机中发展的契机与生机》,《对外传播》2009年第11期;郭镇之:《对外传播与中国电视》,《现代传播》2011年第9期)。理由有三:一是海外华人人口数量持续增长;二是海外华人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三是中国快速发展备受关注。“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认为,大量的海外华文媒体与华人是中国软力量优势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在国际上颇受欢迎的华文媒体产品都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和经济资源,他们如何描述中国

3、,对于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许多研究同样表明,海外华文媒体与我国文化一脉相承,拥有浓烈的中华情结,其报道中国主题突出,不失为增加中国海外话语权的最佳选择(参见赵靳秋、郝晓鸣:《新加坡语言教育政策影响下的〈联合早报〉与华人身份认同的变迁》,《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12期;金勇、王礼陈:《联合早报X的中华情结及原因初探》,《现代传播》2009年第4期;董天策:《联合早报X〈中国早点〉的言论特色》,《新闻记者》2011年第8期。)。如金勇、王礼陈指出,在新加坡“联合早报X”首页新闻中,中国新闻的数量最多,占新闻总数43.4%。在X站设置

4、的栏目种类中,“中国”一词出现频率占据50%以上的篇幅。在新闻选择上,“联合早报X”在很大程度上倾向于中国新闻。  因此,学者对海外华文媒体给予青睐,并对其在国际舆论中能提升中国话语权寄予厚望。然而,仅凭浓烈的中华情结和对中国新闻的高度关注就能说明海外华文媒体能产生正面的中国国家形象吗?海外华文媒体所呈现的形象就一定与“我方”期望产生的国家形象一致吗?事实上,中国主题或中国元素在新闻总量中的高比例只能表明海外华文媒体对中国现状的高度关注,并不能说明其持有的立场与态度。近年来,西方媒体对中国主题的相关报道同样大幅提升,但其舆论主流仍以批评与指责为主。

5、因此笔者尝试通过对海外华文媒体具体内容的深入分析来客观公允地论述海外华文媒体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之间的关系。  二、海外华文传媒的报道框架特点  《联合早报》是海外权威性的华文媒体,以“第三只眼看大中华”著称,该报在东南亚堪居华文媒体之首。“联合早报X”日均页浏览量达到800—1000万次,月平均读者超过400万人,规模大,影响广泛,是研究海外华文媒体的代表性案例。笔者选取新加坡《联合早报》为分析对象,通过对“2012伦敦奥运”这一重大新闻事件的相关评论,分析海外华文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呈现方法与特征。  1.“双重身份”报道框架——文化上的归属感与

6、政治上的距离感并存  从整体上看,《联合早报》对伦敦奥运的评论文章大比例关注中国议题,议题内容涉及较为广泛,从政治到文化、从体育到各种社会现象。根据对评论文章的文本细读,发现涉华立场分布呈现明显的集中态势,即集中在“中立”、“较负面”和“负面”三个维度,“正面”与“较正面”立场则较少。若深入分析评论立场与涉华议题,结果显示文化议题评论立场偏向正面立场,相反政治、经济与教育议题偏向负面立场。  “文化议题偏正面而政治议题偏负面”的报道立场是《联合早报》新闻评论的显著特色之一。笔者认为这种特色形成的原因主要源于海外华人对中国长期存有的一种双重身份认同所

7、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层面的强烈归属感”与“对中国当前政治层面的利益距离感”两种情感交织下的结果。  德国学者迪特·森格哈斯认为,一个文明内部交流的前提是同一个文明的共享性和亲近性。为了获得众多国际华人社会的注意目前,中国国家形象塑造面临着严重的话语障碍。从传播学理论的视角来看,对外塑造国家形象实则是一种跨文化传播行为。其主要特点是“在我方文化中编码,在他方文化中解码”。我国国家形象遇到的话语障碍是由于双方在文化编码/解码过程中产生的差异和误解所致。外界社会对我国的误读多是由于彼此长期存在的价值观和政治立场的巨大鸿沟。实际上,已有不少研究发现西方媒

8、体对我国存在固有的“刻板印象”和“解码定势”,即从消极的角度看待中国问题,更多关注新闻事件中的冲突与摩擦。因此,如何改善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