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口腔颌面部肿瘤

课件口腔颌面部肿瘤

ID:20196360

大小:14.53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8-10-11

课件口腔颌面部肿瘤_第1页
课件口腔颌面部肿瘤_第2页
课件口腔颌面部肿瘤_第3页
课件口腔颌面部肿瘤_第4页
课件口腔颌面部肿瘤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件口腔颌面部肿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一章涎腺常见病大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唾液腺腭腺唇腺颊腺磨牙后腺第一节涎腺炎症一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多系慢性腮腺炎基础上的急性发作或邻近组织急性炎症的扩散。[病因及病原菌]唾液分泌量减少。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而肺炎双球菌,奋森螺旋体少见。[临床表现]常为单侧受累,双侧同时发生者少见。 炎症早期,症状轻微或不明显,腮腺区轻微疼痛,肿大,压痛。 导管口轻度红肿,疼痛。 腺组织化脓,坏死,此时疼痛加剧,呈持续性疼痛或跳痛,腮腺区以耳垂为中心肿胀明显,耳垂被上抬。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皮肤发红,水肿,呈硬性浸润,触痛明显,可出现轻度张口受限,腮腺导管口明显红肿,轻轻按摩腺

2、体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溢出,有时可见脓栓。急性化脓性腮腺炎[诊断及鉴别诊断] 1.流行性腮腺炎:大多发生于儿童,有传染接触史。2.咬肌间隙感染:主要是牙源性感染,重度张口受陷。急性化脓性腮腺炎[预防]应加强护理,保持体液平衡,加强营养及抗感染,同时应加强口腔卫生,食后漱口,刷牙,用过氧化氢或氯已定溶液清洗口腔。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治疗] 1.针对发病原因2.选用有效抗生素3.其他保守治疗4.切可引流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第一节涎腺炎症 二.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病因]儿童复发性腮腺炎的病因较复杂。成人复发性腮腺炎为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延期痊愈而来。[临床表现]可发生与任何儿童期,以5岁最为常见。

3、腮腺反复肿胀,伴不适,肿胀不如流行性腮腺炎明显,仅有轻度水肿,皮肤可潮红。脓液或胶冻状液体溢出,少数有脓肿形成。间隔数周或数月发作一次不等。慢性复发性腮腺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腮腺造影。腮腺造影显示末梢导管呈点状,球状扩张,排空迟缓,主导管及内导管无明显异常。慢性复发性腮腺炎[治疗]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具有自愈性,大多在青春期后痊愈。腮腺造影本身对复发性腮腺炎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第一节涎腺炎症 三.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病因]大多数患者由局部原因引起。如智齿萌出,导管口黏膜被咬伤,瘢痕等,少数由导管结石或异物引起。[临床表现]大多发生于中年。常不明确起

4、病时间,多因腮腺反复肿胀而就诊。约半数肿胀与进食有关。咸味液体自导管口流出。检查是腮腺稍肿大,中等硬度,轻微压痛。导管口轻度红肿,混浊的雪花样或粘稠的蛋清样唾液。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腮腺造影。腮腺造影显示主导管,叶间,小叶间导管部分狭窄,部分扩张,呈腊肠样改变。 鉴别:1成人复发性腮腺炎2舍格伦综合征继发感染[治疗]多由局部原因引起。故以去除病因为主。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第一节涎腺炎症四涎石病和颌下腺炎涎石病是腺体导管内钙化性团块。[病因]涎石形成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某些局部因素有关,如异物,炎症,各种原因造

5、成唾液滞留等。涎石病多发生于颌下腺: (1)颌下腺为混合性腺体,分泌的唾液富含粘蛋白,较腮腺分泌液粘滞,钙的含量也高出2倍,钙盐容易沉积。 (2)颌下腺导管自下向上走行;导管长,在口底后部有一弯曲部,导管全程较曲折,导致涎石形成。涎石病和颌下腺炎[临床表现]20-40岁中青年多见。 (1)进食时,腺体肿大,患者自觉胀感及疼痛。 (2)导管口粘膜红肿,挤压腺体可见少量脓性分泌物自导管溢出。 (3)导管内的结石双手触诊常可触及硬块,并有压痛。 (4)腺体继发感染并反复发作。涎石病和颌下腺炎[诊断及鉴别诊断] 1.舌下腺肿瘤2.颌下腺肿瘤3.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4.颌下间隙感染涎石病

6、和颌下腺炎[治疗] 1.很小的涎石可用保守治疗。2.下颌第二磨牙以前部位的涎石,可采用口内导管切开取石术。3.位于颌下腺内或颌下腺导管后部,腺门部的涎石,及反复感染或继发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腺体萎缩,可采用颌下腺切除术。涎石病和颌下腺炎第二节舍格伦综合征[病因]目前不太明确。[临床表现]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主要症状有眼干,口干,涎腺及泪腺肿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病症。[诊断]除询问病史及一般体检外,1.施墨试验检验泪腺分泌功能。2.玫瑰红染色检查角膜病变。3.唾液流量测定。4.核素涎腺功能的测定等。[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舍格伦综合征第三节涎腺黏液囊肿[病因病理] 1.

7、外渗性黏液囊肿80%以上,组织学表现为黏液性肉芽肿或充满黏液的假囊,无上皮衬里。2.潴留性黏液囊肿有上皮衬里,潴留的黏液团块及结缔组织被膜。[临床表现] 1.黏液囊肿:下唇和舌尖腹侧。位于黏膜下,表面仅覆盖一薄层黏膜,呈半透明,浅蓝色小疱,状似水疱。涎腺黏液囊肿2.舌下腺囊肿 (1)单纯型:位于舌下区,呈浅紫兰色,柔软有波动感。较大的状似重舌。 (2)口外型:又称潜突型,主要表现为颌下区肿物。哑铃型:为上述两种的混合。涎腺黏液囊肿[诊断和鉴别诊断] 1.口底皮样囊肿2.颌下区囊性水瘤[治疗] 1.小涎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