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语文本色打造高效课堂

回归语文本色打造高效课堂

ID:20205603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1

回归语文本色打造高效课堂_第1页
回归语文本色打造高效课堂_第2页
回归语文本色打造高效课堂_第3页
回归语文本色打造高效课堂_第4页
资源描述:

《回归语文本色打造高效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回归语文本色打造高效课堂◆湖北省枣阳市熊集镇中学张国文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1671-0568(2014)36-0061-02语文是工具,需要学习训练,需要运用积累;语文又是人文生活,需要有情感、有审美、有文化积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所以,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创设言语环境,为学生的言语表达搭建平台,通过各种语言实践让学生真正学习言语,让语文课堂回归简约、高效的本色。一、扎实地读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说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留下语言,留下情感,留下形象。”而语言的积累,情感的积淀,形象的丰满,主要还是靠

2、朗读,因此,课堂必须回归到以读去理解、感悟文意的传统教学方法上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腾出相当的时间让学生从容不迫地去主动读书,让学生在读中直接与文本对话,与沟通。学生书读多了,读熟了,自然会领悟文章的意思,自然会品尝到语言的“原汁原味”,达到“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境界,真正陶醉其中。1.让学生充分地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的思想感情。”只有充分地读,才能让文本中优美的语言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只有充分地读,才能让学生从作品中体验真实的感受,获得享受和熏陶;只有充分地读,才能真正品出语文之味。如教学《一夜的工

3、作》时,笔者用饱满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感之后,说:“学习这一课,同学们要想法完成一个任务,就是多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然后想想:读完课文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在这里,笔者没有提过多的问题,而是让学生谈感受、原因,而这一点需要学生反复阅读,只有读懂了,才有感受,才会说原因,而说感受、说原因,又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来说,所以这样引导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阅读机会,营造了更大的思考、表达空间,更大程度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2.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叶圣陶说:“学生读书要设身处地地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发挥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说些什么,而且与的心灵感通。

4、”这样学生读出感情来了,语文味也就出来了。比如,教学《一夜的工作》,笔者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能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深刻地体会的思想感情,反复地朗读,要读得感人。这样,学生在揣摩怎样才能读好,才能读得感人这个准备活动中,已逐步感悟到了的思想感情。设身处地、满怀激情地朗读“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能以幸福激动之情,朗读“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见过这样的总理吗?”学生和当时的心情达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对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很自然地从语调中倾诉出来了,从神色中流露出来了。二、细细地品

5、叶圣陶说过,“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歌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来。”是的,细细咀嚼,才能辨出味来。只有仔仔细细地品,斟词酌句,才能真正感受到作品语言的魅力,领悟到作品中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内在含义,触摸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思。只有仔仔细细地品,咬文嚼字,才能和心灵相通,引起共鸣,达到“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美妙境界。1.在比较中品味。人们常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比较、品味语言,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地咀嚼词语,探索文本的意蕴。《冬阳童年骆驼队》里有这样一段对话: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妈:“夏天他们到哪里去?”“谁?”“骆驼呀!”妈妈回

6、答不上来了,她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教学时,笔者先是安排分角色朗读,老师当妈妈,大家来当小英子。接着提问小英子都问了些什么,然后问道小英子还会问什么问题。最后,笔者再次与学生对话,此时,对话的最后一句变成了:“哎,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呀!”很显然地多了“呀”字。再次让学生品味这句话与课文上的“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品味,学生明白因为作为一个母亲,对孩子的问题要体现出母爱。加入‘呀’字,就显出母亲的不耐烦。从“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这又怪又爱、又恼又怜的责备里,学生悟到了母爱呵护下的童真和童趣。2.在想象中品味。法国诗人波得莱尔指出:“没有想象力,

7、一切功能,无论多么健康敏锐,都等于乌有。”在阅读教学中,想象是沟通学生与文本的桥梁。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有助于学生去领悟文章的深层意义。比如,教学《秋思》时,“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这里的一个“见”字,耐人寻味。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却不可见,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笔者是这样引导的:同学们想象一下在洛阳都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学生很快想出:看到了枯萎的花草,树上的落叶;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