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绿色课堂”回归本色语文

实施“绿色课堂”回归本色语文

ID:43886757

大小:1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6

实施“绿色课堂”回归本色语文_第1页
实施“绿色课堂”回归本色语文_第2页
实施“绿色课堂”回归本色语文_第3页
实施“绿色课堂”回归本色语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实施“绿色课堂”回归本色语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施“绿色课堂”回归本色语文(关键词)语文教学;“绿色课堂”;“本色语文”1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13)13—0036—01一、“绿色课堂,本色语文”的意义“绿色课堂”,尊重生命的独立,呵护学生生命成长的丿力程,倾听学生生命的“脉搏”跳动,在和谐、平等的师生互动屮,共享学生生命成长的真实体验。绿色课堂,摒弃的是高付出,低回报;不以牺牲学生的身心为代价来换取分数。“本色语文”并不是要摒弃高科技、多媒体等一切先进的教学手段,而是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不图花哨,只求实在。自然天成,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它应是少修饰多

2、原本的,是少急切多从容的,是少外表多内蕴的,是少强制多自由的。木色语文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读书,一起与文本对话,与大师对话,一起进行美好的心灵远游。二、如何进行“绿色课堂,本色语文”1.课堂设计,重实效。追求课堂气氛活跃,方式多种多样。在课堂设计时要注意采取的形式和设计的内容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是否冇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靠点点滴滴的语文基础和长期持之以恒的语文实践积淀、整合而成,平时的课堂训练和积累至关重耍。因此,课堂设计不应取悦于听众而荒于嬉,课文课堂设计应以扎扎实实促发展为目标

3、。2•阅读指导,重读悟。国家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袁振国曾说:文科是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存在的展现。文科的真正价值在于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最终形成自C丰富的精神世界。而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无疑是将文本知识化为已有语文索养的最好途径。我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止教师也指出:课堂没有书声是语文课的悲哀,课堂只有书声则是语文课的倒退。他十分强调在阅读教学屮“读”和“悟”两个字。老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应该切入要点,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进入个体丰富的感悟空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沟通学生与文本的联系,这样,才会透过语言的表层,与

4、作者的心灵一同震颤,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3.回归文本,进行文本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木之间对话的过程/木色语文就是耍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全方位地接触言语用心灵去感知言语。在抓住文本的眼睛——解读出文本之情后,还要通过教师的语言抒发教师的情,唤起学生的情,产生三情共振。师之情为文木与学生之情搭建了桥梁。而构建老师之情也是教师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和语言文字的处理。只有让学生沉潜于文本之中,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才能使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人类高尚精神的陶冶,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对《炉中煤》、《我爱这土地》、《再别康桥》、《人

5、堰河,我的保姆》等等这样至情至性的诗文,只有通过学生的自我体会,才能真正做到与文本的对话,从而达成阅读目标,也使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道德修养,使课堂成为净化、美化灵魂的乐园,最终有利于语文教学。3.朗读是本色语文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必用教学手段。我们强调阅读教学的根木在于对语言的研习,那如何带领学生去“理会语言,体悟语言”,我想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条是多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朗读可以让学生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一篇课文如果不读通读透,而忙着去操作电脑,带领学牛看画面,听音乐,课堂上没冇了琅琅书声,也

6、便没有了语文味儿,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就没了,语文素养也无从谈起。叶老曾说过:“语文本是一门读的学科。”张定远先生也认为“要教出语文味儿,就要引导学生读,反复读,决不只读一遍、两遍不要舍不得给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读书,不要对学生说“时间关系,请大家课后将课文好好读一下”。陈钟梁强调:“随便怎么精简,读不能减。”一个成熟的教师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应该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引领学生默读,齐读,单人读,接力读,领读,表演读等。读其义,读其理,读其情。4.绿色课堂,本色语文更注重“语文味”。陈钟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儿,要上

7、得朴索自然,要向学生传达出语言深处的美。”的确,学生面对的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范文,教师应带领学生学习、揣摩、品味、吸收其语言精华,让学生受到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信息、人文精神的熏陶。编辑:刘於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