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课件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课件

ID:20207914

大小:255.0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8-10-11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课件_第1页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课件_第2页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课件_第3页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课件_第4页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目录一、ICU患者IFI的流行病学二、IFI的定义三、重症患者IFI的诊断四、重症患者IFI的预防五、重症患者IFI的治疗一、ICU患者IFI的流行病学1.ICU患者IFI的发病率2.ICU患者IFI的重要病原菌3.ICU患者IFI的病死率4.ICU患者IFI的高危因素1.ICU患者IFI的发病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ICU患者IFI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约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8%~15%。以念珠菌为主的酵母样真菌和以曲霉为主的丝状真菌是IFI最常见的病原菌,分别占91.4%和5.9%。尽管抗真菌的非药

2、物治疗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且不断有新的抗真菌药物问世,但IFI的发病率仍呈明显上升趋势。2.ICU患者IFI的重要病原菌ICU患者IFI的病原菌主要包括念珠菌和曲霉。ICU患者IFI仍以念珠菌为主,其中白念珠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40%~60%)。但近年来非白念珠菌(如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感染的比例在逐渐增加。3.ICU患者IFI的病死率ICU患者IFI的病死率很高,仅次于血液系统肿瘤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达30%~60%,而念珠菌血症的粗病死率甚至高达40%~75%,其中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明显高于白念珠菌等其他念

3、珠菌。尽管ICU患者侵袭性曲霉感染发生率低,但其病死率高,是免疫功能抑制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4.ICU患者IFI的高危因素与其他科室的患者相比,ICU患者最突出的特点是其解剖生理屏障完整性的破坏。ICU患者往往带有多种体腔和血管内的插管,且消化道难以正常利用,较其他患者具有更多的皮肤、黏膜等解剖生理屏障损害,故使得正常定植于体表皮肤和体腔黏膜表面的条件致病真菌以及环境中的真菌易于侵入原本无菌的深部组织与血液。ICU患者IFI的高危因素主要(1)ICU患者病情危重且复杂;(2)侵入性监测与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3)应用广谱抗菌药物;(4)常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

4、性肺疾病、肿瘤等基础疾病;(5)类固醇激素与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6)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7)肿瘤化疗/放疗、HIV感染等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8)随着ICU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重症患者生存时间与住ICU的时间延长。二、IFI的定义IFI系指真菌侵入人体组织、血液,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引致组织损害、器官功能障碍、炎症反应的病理改变及病理生理过程。对于重症患者IFI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定论,危险(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检查构成了此定义的基础。三、重症患者IFI的诊断重症患者IFI的诊断分3个级别:确诊、临床诊断、拟诊。IFI的诊断一般由危险(宿

5、主)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学检查、组织病理学4部分组成。组织病理学仍是诊断的金标准。(一)确诊:1.深部组织感染:正常本应无菌的深部组织经活检或尸检证实有真菌侵入性感染的组织学证据;或除泌尿系、呼吸道、副鼻窦外正常无菌的封闭体腔/器官中发现真菌感染的微生物学证据(培养或特殊染色)。2.真菌血症:血液真菌培养阳性,并排除污染,同时存在符合相关致病菌感染的临床症状与体征。3.导管相关性真菌血症:对于深静脉留置的导管行体外培养,与外周血培养为同一致病菌,并除外其他部位的感染可确诊。(二)临床诊断至少具有1项危险(宿主)因素,具有可能感染部位的1项主要临床特征或2项

6、次要临床特征,并同时具备至少1项微生物学检查结果阳性。(三)拟诊至少具有1项危险(宿主)因素,具备1项微生物学检查结果阳性,或者具有可能感染部位的1项主要临床特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四)诊断IFI的参照标准1.危险(宿主)因素:(1)无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经抗生素治疗72~96h仍有发热等感染征象,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为高危人群。①患者因素:I.老年(年龄>65岁)、营养不良、肝硬化、胰腺炎、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肺部疾病、肾功能不全、严重烧伤/创伤伴皮肤缺损、肠功能减退或肠麻痹等。II.存在念珠菌定植,尤其是多部位定植(指同时在2个或2个以上部位分离

7、出真菌,即使菌株不同)或某一部位持续定植(指每周至少有2次非连续部位的培养呈阳性)。若有条件,高危患者每周2次筛查包括胃液、气道分泌物、尿、口咽拭子、直肠拭子5个部位的标本进行定量培养,计算阳性标本所占的比例。②治疗相关性因素:I.各种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48h、留置血管内导管、留置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括腹膜透析在内的血液净化治疗等。II.药物治疗:长时间使用3种或3种以上抗菌药物(尤其是广谱抗生素)、多成分输血、全胃肠外营养、任何剂量的激素治疗等。III.高危腹部外科手术:消化道穿孔>24h、反复穿孔、存在消化道瘘、腹壁切口裂开、有可能导致肠壁完

8、整性发生破坏的手术及急诊再次腹腔手术等。(2)存在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