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周刊》海派气质与诉求智慧

《新民周刊》海派气质与诉求智慧

ID:20208074

大小:3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0

《新民周刊》海派气质与诉求智慧_第1页
《新民周刊》海派气质与诉求智慧_第2页
《新民周刊》海派气质与诉求智慧_第3页
《新民周刊》海派气质与诉求智慧_第4页
《新民周刊》海派气质与诉求智慧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民周刊》海派气质与诉求智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民周刊》的海派气质与诉求智慧《新民周刊》出生在上海,又与海派文化的经典代表《新民晚报》血脉相连。该如何独树一帜,卓尔不群,凸显一份上海出版的新闻性周刊的品质?这是自创刊以来,办刊人始终苦苦思索、孜孜以求的。本文试就《新民周刊》(以下简称“周刊”)的海派气质与诉求智慧等方面作一点探索。  培养海派气质的文化底蕴与可能性  一个人的气质是通过外貌和语言行为体现的,一份出版物的气质则是通过具体文字、图像表现,作用于接受美学,潜移默化地对受众产生影响,并对出版物所在的城市文化形成累积。海派气质,简单地说就是深受海派文化影响,反过来再丰富海派文化的品格外化,这种气质是与

2、这座城市的精神相吻合的。而诉求智慧,看起来属于操作层面上的把握,其实还涉及办刊方针、对新闻的价值判断和策划能力等综合因素。  “周刊”在创刊之初并没有明确追求“海派气质”,当时编辑部上下雄心勃勃地想打造一本覆盖全国的新闻性周刊,反而尽可能地淡化了地方色彩。但很快,随着外地新闻周刊的陆续“亮剑”,“周刊”遭遇强劲对手,为此及时调整了战略,认识到“立足上海,辐射全国”才是符合实际的。只有在取得生存资格后,才能做大做强。  从上海的发展过程来看,一本有着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新闻周刊,追求海派气质既有传统可传承,也是时代的需要。  一百多年前,革新后的印刷技术和维新运动以及西

3、方新闻理念经由租界引入,造就了上海新闻出版业的空前大繁荣。“据不完全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维新派在全国创办了近40种报刊,其中27种都是在上海发行的。”[1]这一时期上海诞生的报刊,有着鲜明的都市特色和新时代的价值观,涉及面非常广泛,包括时事政治、市政管理、经济金融、科学发明、天文地埋、伦理道德、文化娱乐,还有刚刚兴起的时尚——比如戏剧、电影、服饰、赛马、娱乐场、西方美术、西方体育运动等,几乎每家报刊都津津乐道于新旧道德冲撞时所产生的爆炸性社会新闻。“在由传统向近代过渡时代,报刊从无到有,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知识结构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在近代城市社会发展过

4、程中所起的作用,极其巨大。”[2]  上海新闻出版业进入真正意义的繁荣局面应该是在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随着马克思主义传播至中国,《新青年》在上海创刊,高举民主与科学两大旗帜,并产生了引领全国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从此,上海的报刊在办刊方针和新闻价值上都发生了积极变化。此后,随着“左联”在上海的发起,商务印书馆等出版机构的发展,以及一大批文艺青年跟随鲁迅、茅盾、郭若沫、叶圣陶等文化巨匠在上海从事进步文艺工作,上海的报刊又有了很大发展。《东方杂志》《小说月报》《妇女杂志》《良友》《红玫瑰》等刊物在营造海派文化、提升读者趣味等方面也作出了很大贡献。  所以,《新民周刊》

5、可以从上海的新闻出版传统中继承的就是“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这样一种义无反顾的担当精神,就是对科学与民主积极呼唤、热情拥抱,对丑恶现象的无情揭露与批判,就是对国内国外时事政治的登高望远与理性评说,就是对城市文明进程的清醒关注与对市民阶层的人文情怀。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新闻出版事业发展迅速,现在上海出版的报纸100种,期刊600多种,新闻网站发展迅速,这些与“周刊”共同营造了良好的阅读环境,打造了相当的受众群体。在海派文化开始得到重新审视的文化呼唤下,“周刊”理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历史重任,也自然要与海派文化结善缘。  特立独行,也要理性表达

6、  “周刊”提出“海派气质”的概念还是近四五年的事情。无可讳言的是,创刊初期,办刊方针尚不够清晰,曾片面追求“惊爆”的轰动效应,“怎么好看怎么做”的观点也误导着记者的注意力和价值观。当时刊物上社会新闻的个案报得比较多,娱乐明星、体育明星的猎奇新闻也不少,而宏观面的深度新闻做得比较弱。后来,随着新闻性周刊“群雄并起”,竞争日趋激烈,同仁们逐渐认识到,“周刊”具有外省市周刊不可替代的优势,就是生在上海,依托上海,对上海有一种切肤之感,甚至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体察力和领悟力。如果能将“开放兼容、勇于创新”的海派精神发扬光大,凸显国际眼光、都市趣味,在全国就能独树一帜,形成自

7、己的风格和特色。  报刊与所在城市的关系是与生俱来的,与这城市的历史与现状、文化特征、读者情怀与文化语境息息相关,即便是力图覆盖全国的报刊,也无法摆脱潜移默化的地域影响。作为一份立足上海的新闻周刊,考虑到长三角,尤其上海的高端读者渴望体制改革和社会进步,注重建设性意见,强调理性表达的需求,“周刊”主张“国际视野、海派眼光、原创诉求、智慧表达”,希望形成一种与上海这座城市精神和文化品格相吻合的海派气质。  所谓“理性”,当然是对新闻事件的深度调查,冷静分析,公正客观的评述。这种操作层面还比较容易把握,但所追求的“理性”,其实更着意对新闻素材的选择,以及对事件背后的内

8、涵进行深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