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重庆市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ID:20216233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1

重庆市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1页
重庆市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2页
重庆市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3页
重庆市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4页
重庆市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重庆市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本文通过分析重庆市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符合重庆市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方法,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    一、重庆市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现状  1.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  重庆市的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仍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只进行简单的劳动调配、档案管理、工资分配、职称升级等较低层次的管理活动,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一种能动的,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资源,没有把人力资源提升到

2、企业的战略发展的高度进行规划、配置、开发和利用。  2.人力资源结构失衡  能源集团煤炭企业2011年末职工总数66664人,其中各类管理和技术人员12246人,占职工总数的18.37%;工人54418人,占职工总数的81.63%(其中地面工人17716人,占职工总数的26.58%,井下工人36702人,占职工总数的55.05%)。  煤炭企业矿井单位职工总数45413人,其中矿井职能部门职工4824人,占职工总数的10.6%;地面职工4085人,占工人总数的9%;井下职工36504人,占职工总数的80.4%,其中采掘一线职工

3、19418人,占井下职工总数的53%,井下辅助职工17086人,占井下职工总数的47%。  矿井人力资源结构不平衡,人力资源分布比例普遍存在三大一小。一是部分矿井职能部门职工所占比例大,与矿井煤炭产量不协调,如中梁山公司。二是地面职工所占比例大。三是井下辅助职工所占比例大,平均占井下职工比例达47%。近年,安全生产要求越来越高,安全监管、瓦斯检测等刚性增加辅助人员,随着煤炭开采不断延伸,运输环节、通风等刚性增加职工。四是采掘一线职工所占比例小,平均占井下职工比例为53%,由于劳动力紧缺,许多矿井实际职工人数不足定员人数。  矿

4、井单位职工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年青职工出现断层,如采掘平均年龄41岁。矿井职工文化程度低,大部分是小学或文盲,职工安全和职业技能培训困难,操作技能差,陋习多,安全生产管理难度大。  3.劳动生产效率低  重庆煤炭企业,生产条件差,安全压力大,生产效率与北方煤矿和南方新建矿井比,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能源集团煤炭企业年人均产煤2008年为208.5吨,2009年为213吨,2010年为208.6吨,2011年为204.6吨,吨煤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接近50%。原煤工效2007年1.269吨/工,2008年1.429吨/工,20

5、09年1.269吨/工,2010年1.40吨/工,2011年1.46吨/工,原煤工效比2007年略有提高。  从横向比较,能源集团人均产煤量低于重庆市内非国有企业,主要原因是非国有企业包袱轻,辅助后勤和管理人员少。原煤工效与全国平均水平和云、贵、川的能源企业比,2010年全国平均为5.664吨/工,云南3.31吨/工,贵州1.53吨/工,四川1.92吨/工,重庆为1.42吨/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在西南三省处于最低水平。  4.采掘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招不来、稳不住  煤矿企业采掘一线具有苦、脏、累、险的特性,工资待遇

6、不具有竞争力,行业吸引力较小,使采掘岗位招用工十分困难。加之近年来其它行业效益普遍较好,职工选择就业的门路增多,稍有技术或能力的人,一般选择其它行业就业,以前青睐煤炭行业的边远区县农村劳动力,其新生代有相当部分不再愿意到煤矿工作。  煤炭企业职工流失突出的是采煤掘进一线职工、井下二线部分辅助岗位人员(瓦检员、放炮员、电工等特殊技术工种)、工程技术人员等三类人员。2009年到2011年三年共流失职工9583人,年流失率为5%,其中技术技能人才(副科级以上管理人员、助理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和技师级以上技术工人)流失877人,与同类人

7、员比年流失率为3%;井下采掘职工流失8165人,与同类人员比年流失率高达15.12%。合理的人员流动,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增强组织活力,但过高的人员流动率,特别是生产一线和骨干人才流动率长期过高,将制约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流失人员的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流失的主要原因:一是劳动力市场价格增长较快,企业工资待遇没有竞争力,导致职工流向其他行业或周边小煤矿。二是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行业内安全事故蝴蝶效应强,煤炭企业的安全事故易造成本企业采掘员工的大量流失,致使很多潜在应聘人员转而寻找其他行业岗位。三是矿井开采深度不断延伸,致

8、使职工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增大,每周工作12小时,每周工作6天,下班后还要参加安全学习、业务学习,职工自由安排时间少。四是矿区生活条件艰苦。煤矿所处地域大多远离城市,缺少公共资源,物质精神生活的条件差,住房条件差,子女教育资源缺乏。  5.员工培训与开发水平落后  部分老的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