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广告与中国市民消费文化的变迁

跨文化广告与中国市民消费文化的变迁

ID:20220827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跨文化广告与中国市民消费文化的变迁_第1页
跨文化广告与中国市民消费文化的变迁_第2页
跨文化广告与中国市民消费文化的变迁_第3页
跨文化广告与中国市民消费文化的变迁_第4页
资源描述:

《跨文化广告与中国市民消费文化的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跨文化广告与中国市民消费文化的变迁  摘要:广告作为一种文化具有文化力,参与社会文化的构建过程。跨文化广告是一种特殊的广告,它传播的是一种他民族的文化。当广告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在输入国文化系统内广泛而持久的传播时,就会促进输入国文化的变迁,广告文化力就表现为一种强势的文化扩张,从而改变输入国市民的消费观。本文以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营销战略和企业文化塑造为例,详细阐释跨文化广告对市民消费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跨文化广告;文化扩张;商品神话;意识形态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广告的跨文化传播已是现实。广告作为一股重要的传播力量对市民消费观念进行引导,对价值观念潜移默化的改变。  一、跨

2、文化广告与传统广告的区别  跨文化广告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产量的提高、交通能力的提升,市场的范围必定扩大。当商品的销售范围超出了国界,就诞生了跨文化广告。我国学者贺雪飞对跨文化广告给出了界定,他认为:“跨文化广告传播,是在不同文化疆域间的广告传播,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国内领域的跨文化广告传播,即在一国范围内的跨种族、跨民族及不同亚文化之间进行的广告传播活动;二是国际领域的跨文化广告传播,是广告信息从一国向另一国的流动”[1]。传统的广告大都局限于国内或者本土局域地区,受本土传统文化的影响,消费观念相对本分。传统广告尚未冲出国界,对国际市场形成影响

3、力,而跨文化广告顺应了整个时代的发展,虽然对于企业而言广告的目的都在于更好地推销商品观念、劳务资源,但是由于跨文化广告涉及的是不同的文化系统之间的广告,中间便有国别、地区、文化间的差异。那些能够进行跨文化广告传播的企业都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公司,这里就有我们提到的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它使用奔放、张扬个性的广告形式向中国输入西方的个性自由,颠覆了传统广告的价值观念。  二、跨文化广告:合法的文化扩张和侵略  (一)籍借西方强势文化,强化广告文本的视觉冲击力  近代中国人西化情节较甚。可口可乐公司仅仅抓住中国人的这种文化心理,借助母国的硬实力,选择代表本国文化的符号,建构具有强势扩张力的广

4、告文本。作为饮料业的“老大”,公司在营销过程中主题不断更新变化,以保障可口可乐永远代表时尚与活力,变化的主题、不变的思想一直遵循的销售原则就是“因你而变’。相较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谦让,将消费者个人需求时刻作为该企业最高执行目标的理念,为打开中国市场提供了良好开端。在文本广告中,利用中国的人物形象销售传输西方国家理念,该公司在进行视频广告传播时,为凸显碳酸饮料的阳光和活力,一般都会选择运动巨星代言,并且基本为国际巨星,中国一直是个相对保守的国家,本国英雄主义和爱国情结尤甚,因此可口可乐公司利用中国人这种心理,在我国的营销策略中选择了姚明、这样的国际巨星代言,姚明代表的是一个积极阳

5、光活力的符号拥有庞大的母国粉丝,尤其是姚明灌篮动作完成,接下来会有畅饮可口可乐的面部满足感的特写,良好的形象和口碑增强了中国人的心理认同,所谓爱屋及乌,可口可乐在这片土地上热销也在意料之中。产品的包装也刺激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当习惯了中国文化简朴实用包装,在跨文化广告中看到一罐罐包装精美的饮料和富有西方文化色彩的标志、包装图案后,心理上的震动是可想而知的。  (二)“来自西方”的商品形象塑造  跨文化广告非常重视通过强调商品的产地来赋予商品的西方国际身份。通过强调“西方产品”为商品镀金,从而获得输入国市民的认可,这样的案例自古有之。20世纪初,英商华茂公司在推广其代理的名酒广告中强

6、调“英国秘秋司名厂所出各种名酒如老牌海寿特、司讨脱等,均为该厂供应英宫贡品,质良味美,驰名久远”。利用这种诉求手段,不仅建构了商品的西方形象,更界定了品牌的目标消费者阶层,赋予商品地位、身份等象征性的功能。  (三)参与中国,制造全民文化共享假象  2003年8月3日,北京奥组委为2008年奥运会新会徽举行盛大揭幕仪式。同一天,100万只印有信会徽的可口可乐限量精美纪念罐正式上市。2008年中国盛世奥运主办方承载了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正当全民为此欢腾之际,可口可乐公司的一系列举动令国人产生错觉——西方在吸收、共享我们的文化,中华文化越洋远播。殊不知,当我们陶醉于对自身文化的赞赏时,

7、可口可乐也实现了更广阔的中国市场扩张,对以后持续而长久的西式观念渗透中国疏通了渠道。  通过合法的文化扩张,跨文化广告实现了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借用,全方位的改变着市民的消费选择,促使市民在购物选择饮品时不自觉的将可口可乐放进购物车内,无形中接纳着西方国家为输入国定制的消费模式。回望我国企业,已经具有这种照顾输入国文化元素的意识,尽管有些企业尚未形成跨文化的影响力,但最初的定位值得肯定:诞生于西安古城的米旗饼业,无论近年来LOGO的不断创新微变还是企业定位、提供西式糕点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