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2专题 项脊轩志(第1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第2专题 项脊轩志(第1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

ID:20255920

大小:11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1

高中语文 第2专题 项脊轩志(第1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2专题 项脊轩志(第1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2专题 项脊轩志(第1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2专题 项脊轩志(第1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课项脊轩志【温馨寄语】智慧的开发和能力的提升,永远没有捷径,唯有在课堂内外全心全力地学习,才能让你收获成功的喜悦。【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了解作者的主要经历和作品的主要题材及风格。2、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3、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4、体验文中流露出的真挚的亲情。【重点难点】1、积累重点词语“得、然、凡”及词类活用等特殊用法,提高文言阅读能力。2、习本文捕捉生活中典型细节和场面,借平淡生活琐事表达真挚感情的写法。3、赏析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体会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第一课时【课前预习】温馨提

2、示:用双色笔(红黑笔)勾出预习中的重要知识,并加以识记1作家作品:归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作者自幼苦读,但命运多舛,8岁丧母,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一生郁郁不得志。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反对明朝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

3、为古文者合”提倡“独出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多写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善于抒情、记事,能把琐屑的事委曲写出,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王锡爵称其作品“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表”。姚鼐谓其“元明两代除归氏外别无他人”,并把他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清代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32、唐宋派唐宋派是明代的一个主要的文学流派,以明中叶的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他们

4、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文主义文风,极力推崇和提倡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被称为“唐宋派”。唐宋派既推尊先秦两汉文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和发展,提倡学习唐宋文,改诘屈聱牙为文从字顺,同时针对复古派的摹拟剽窃,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重视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的主张和创作对清代桐城派影响很大。3、背景资料及解题“项脊轩”是作者在昆山时的书斋名,以此为名,有两重含义。其一:书斋很小,如人的脊梁之间,从文中“室仅方丈,仅容一人居”可以看出。其二:归有光的远祖归道隆曾在太仓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把自己书斋命名为“项脊轩”,含有怀远追宗之意。史书记载,作者于嘉靖十九年考取举人,6

5、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以后参加八次会试,均没有考中。事实上,读完全文,让我们感受到:归有光别号“项脊生”,从小就志向远大,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项脊”二字,也可理解为归有光要成为家族顶天立地的脊梁的人生理想。如果说妻死之年手植的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象征着作者的小有建树,那么作者在向亲人们宣誓,他日他一定会让他自己的功名事业根深叶茂,庇荫子孙。“志”: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学法指导:文学常识的识记,一是“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二是“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要以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为主线,积少成多,化整为零,反复记忆,将记忆和练习有机结合。【自主学

6、习·秀出风采】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熟记字形项脊轩()垣()墙偃()仰逾()庖而宴异爨()老妪()先妣()冥()然兀坐扃牖()休憩()枇杷()呱呱()而泣象笏()栏楯()阖门()奴婢()万lài有声()渗lù()bān()驳修qì()2、作家作品填空归有光,字,其学生称之为,朝昆山人,著名。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课堂探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3一、熟读第一段㈠⑴重点词语解释1、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2、以当南日3、室始洞然4、旧时栏楯亦遂增胜5、日影反照6、冥然兀坐⑵文言句式。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⑶古今异义。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古义

7、:今义:⑷词类活用。尘泥渗漉,雨泽下注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㈡读第一段思考:本节描写了项脊轩图:修葺后的南阁子,为何如此深得我心?它的美表现在什么地方?明确:(三)合作探究:重读课文,整体感知1、修葺前后的项脊轩各有什么特点?2、一喜一悲,喜在何处【针对训练】1、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2、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