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诊断防护

x射线诊断防护

ID:20259132

大小:874.00 KB

页数:67页

时间:2018-10-11

上传者:U-2462
x射线诊断防护_第1页
x射线诊断防护_第2页
x射线诊断防护_第3页
x射线诊断防护_第4页
x射线诊断防护_第5页
资源描述:

《x射线诊断防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X射线诊断防护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放射卫生防护所魏涛139854958071291689602@qq.comweit@gzcdc.gov.cn Inserttitletexthere1998年为:胸透78.6(人次/千人口)3.0(mGy/次)胸片75.4(人次/千人口)1.0(mGy/次)从上表看出,消化道检查、胸透及腰椎片检查造成的潜在危害最大。我国X射线诊断可能造成肿瘤死亡率每1000万人口中分别为8人。 我国医疗照射存在问题:①介入操作、X射线下骨科复位和放射性粒子植入医生的个人剂量仍然较大;②受检者个体的ESD差异很大,胸片侧位最高者约是最低者的32倍,门诊胸透最高者约是最低者的19倍;③在多种放射学检查中,脊椎摄影、腹部摄影、牙科摄影、乳腺摄影、X-CT和各种造影检查的剂量较大;④临床医师和放射学医师的安全文化素养有待提高。 各国X射线诊断检查的相对频度(%)检查类型法国英国日本前苏联美国中国胸透胸片消化道脊椎片骨盆片X-CT其他合计—34.14.210.621.9—29.21000.232.54.08.66.30.947.5100—27.022.14.41.9—39.410011.153.312.82.80.50.219.4100—35.77.011.02.61.841.910064.38.24.12.80.9<0.0122.2100 诊断参考水平/医疗照射指导水平(ICRP105,支持性导则2) 提出了医疗照射防护基本原则正当性最优化潜在危害告知义务与剂量约束 正当性判断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医疗活动中恰当地应用电离辐射被认为益处多于危害,当前已将其正当性视为理所当然的。第二层次:一个确定的放射诊疗程序的总体正当性判断--专业团体或主管部门的判断。第三层次:某一医疗程序用于单个患者的正当性--医疗从业人员的判断。 外照射防护三原则●时间防护—>接触源越短越好●距离防护—>离源越远越好●屏蔽防护—>源与人之间加物质越厚越好 放射防护标准《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B8279-2001)《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138-2002)《X线诊断中受检者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6348-1996)《育龄妇女和孕妇的X线检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6349-1996)《儿童X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6350-1996) 《医用X射线诊断的合理应用原则》(WS/T75-1996)《X线诊断中受检者器官剂量的估算方法》(GB/T16137-1995)《医用X射线诊断影像质量保证的一般要求》(WS/T76-1996)《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影像质量保证检测规范》(GB/T17589-1998)《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T189-1999)《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诊断X射线设备辐射防护通用要求》(GB9706.12-1997)《医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安全专用要求》(YY0309-1998) ◆诊断X线机主要防护和成像性能要求:摄影管球漏射线:≤1mGy/h线束半值层:≥2.3mmAl(80kVp)光野照射野一致性:≤2%输出量重复性:KVp准确性、时间准确性≤10%、≤10%、≤10%透视受检者皮肤入射量:≤2.5cGy/min空间分辨力:>1.2LP/mm低对比度分辨力:<φ3(φxmm2.5%) X射线机的重要参数(1)总过滤X射线管产生的x射线中有两种成分,即韧致辐射和特征X射线。X射线能谱是连续谱,低能谱X射线称为软X射线,在诊断中无意义,影响影像质量,而且易被皮肤吸收。用于滤过软X射线,相对提高X射线的穿透能力。这块过滤片称为X射线机的固有过滤。对X射线有用射束的进一步过滤称为附加过滤。固有过滤和附加过滤厚度的总和称为总过滤。 (2)管电流管电流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摄片时胶片的感光量(mA·s)。(3)峰值电压产生的X射线品质取决于管电压(kVp)。(4)半值厚度(HVT)HVT是使一束X射线的光子数目减少到其初始值的1/2时所需的标准物质的线性厚度,单位是mm。 对X射线机的辐射防护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防护主要取决于X射线机本身固有的防护性能。因此生产厂家要把好产品防护质量的检验关。X射线机工作时辐射场有三种射线,即有用射线、X线管防护套的漏射线、经散射体后产生的散射线。防护设计原则即有效控制漏射线、散射线的量以及有用射线的合理安排,国内外对X射线机的防护性能都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查阅执行 X射线机的防护设施(1)X射线机房的防护要求①选址:医用诊断X射线机机房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邻室及周围场所的防护与安全,一般可设在建筑物底层的。②布局:全分隔式布局/半分隔式布局/随意分隔式布局/ ③建筑要求:a、机房应有足够的使用面积。新建X射线机房,单管头200mAX射线机机房应不小于24m2,双管头的宜不小于36m2。牙科X射线机应有单独机房。多球管X线机房面积可酌情扩大。b、机房高度由于机器结构不同要求不一,一般在2.5~3.5m之间。 c、摄影机房中有用线束朝向的墙壁应有2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其他侧墙壁应有1mm血铅当量的防护厚度。透视机房各侧墙壁应有1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以普通砖墙为例,一般24cm厚的实心砖墙只要灰浆饱满不留缝隙即可达到2mm铅当量,空心砖或砖缝灰浆不饱满时不能达到2mm铅当量。 d、设于多层建筑中的机房,天棚、地板应视为相应侧墙壁考虑,充分注意上下邻室的防护与安全。e、机房内布局要合理,不得堆放与诊断工作无关的杂物。f、机房要保持良好的通风。g、机房的门、窗必须合理设置,并有其所在墙壁相同的防护厚度。机房门外要有电离辐射标志,并安设醒目的工作指示灯。 辅助防护设施①固定式防护设施受检者的候诊位置要选择恰当,并有相应的防护措施。X射线机摄影操作台应安置在具有0.5mm铅当量防护厚度的防护设施内。②移动式防护设施 ③个人防护用品每台X射线机应配备适量的符合防护要求的各种辅助防护用品,如铅橡胶手套、铅橡胶围裙、铅防护座椅等。 各X射线机房内应注意配备专门供受检者使用的各种辅助防护用品,以及固定特殊受检者体位的各种设备。除墙壁防护外,门窗、通风口、穿线孔、传片箱、观察窗等都要有防护措施。 ◆X线机房防护性能要求:1.门灯联锁2.电离辐射标志3.有候诊者防护设施4.有受检者防护设施5.良好通风6.门窗外散射线、漏射线水平:<0.5μGy/h透视车外:<4μGy/h 几种材料的密度ρ(g·cm-2)材料密度材料密度空气0.001293玻璃2.4~2.6纸0.7~1.1铝2.7有机玻璃1.18铅玻璃(ZF6)4.77塑料1.4铅11.34橡皮0.91~0.93硬橡皮1.8 屏蔽防护常用材料1、对屏蔽材料的要求(1)防护性能;(2)结构性能;(3)稳定性能;(4)成本低、来源广、易加工、安装维修方便 2、常用屏蔽防护材料及特点(1)铅原子序数82密度11350Kg·m-3。耐腐蚀、强衰减、但价格贵强度差,不耐高温,有化学毒性,对低能χ射线散射大。(2)铁原子序数26密度7800Kg·m-3。力学性能好、价廉,有较好防护性能。 (3)砖价廉、通用来源广24cm的实心砖墙约有2mm的铅当量。对低能χ射线散射小,故是屏蔽防护好材料。(4)混凝土:由水、石子、砂子和水泥混合而成。密度约2300Kg·m-3,含多种元素,成本低,有良好结构性能。用作固定防护屏蔽。如特殊需要,可通过加进重骨料(如重晶石、铁砂石、铸铁块等)以制成密度较大的重混凝土,其成本较高,浇注时必须保证重骨料在整个屏蔽层均匀分布。 医院施工防辐射措施机房砌体施工机房砌体应采用红砖实砌,并建议用水泥砂浆砌筑,砌筑时保证墙体的平整度、垂直度做到横平竖直,保证砌筑砂浆的密实度、饱满度在90%以上,否则容易导致射线直穿及防辐射材料的浪费。机房门、窗的安装及门窗缝隙的处理砌体施工完毕后安装防护玻璃及防护门,防护玻璃安装好后应四周加框,并在框内安装不小于3mm厚的铅板(相当于3个铅当量),首当其冲插入墙内2cm或做窗套,用铅板沿窗台板包至墙边,盖住缝隙在3cm以上,或用防护涂料粉刷厚度在3cm以上。 在铅板与铅玻璃相接处重叠应不小于2-3cm,否则容易导致射线折射穿出,防护门安装后会在门框与墙之间产生缝隙,故在该缝隙处用铅板包至墙边5cm,靠框边处压住距边3cm并在外墙粘贴细木工板,饰面板,做门套,在做门套时不得与墙垂直方向(射线方向)用钉子打穿铅板,否则射线将外漏,最好用胶水粘接。在门的叠缝处应保证铅板叠缝在1.5cm以上, 门的锁孔也是一个防射线的难点应加以严格处理。建议使用内衬铅防护层的专业锁具。机房门槛应根据用途及病人的需要做不同门槛,以便推拉车并保证平稳,门槛内设有铅板3mm厚,防止射线穿缝隙而出。但在安装门及框之前必须先保证机器能够进入或先让机器入。建议铅玻璃应在15-20mm厚,相当于3个铅当量(此处无墙体);门上及门窗套的铅板应在3mm厚,相当于3个铅当量(此处至墙体)。 机房四周采用防护涂料的同时,应考虑机器发出射线的强弱,上层楼面或机器底部垫上铅板(具体根据机器射线的当量定厚度),防止放射出射线剂量较大的方向穿透一般防护要求的防护体,从而影响在旁边的机房或科室工作的医护人员、病人与家属。也可采用在该处上层楼面或该层楼面加厚防护涂料,以减小射线泄漏。 防辐射涂料施工的措施1、粉刷前,应去除干净墙上残留起壳的砂灰、砖屑、模板油、砼的粉尘,并在砼面上涂刷粘结剂,局部应凿毛。2、让墙体湿润至7分进行水泥砂浆打底粉刷。3、防护涂料较厚时,应分几遍粉刷涂料,每遍不超过5-8mm,间隙时间一般在8-2小时(以墙面呈7分干为宜)。4、施工现场要求打开窗户,保证通风,且温度不低于15℃环境中操作,防止墙面不干产生垂裂。5、粉刷时应由下而上,用力压平,不要反复推拉,打底不要压光,保持平整即可,最后一次压平拉毛,防止龟裂和脱落。6、拌料时要求每平方米加专用粘合剂0.3-0.5kg,涂料与水泥比为5:1.3,一般不能超过5:1.5,并加适量水,先将涂料、水泥混合,而后一起搅拌。 电线管开槽施工后应先将线管固定,并用水泥砂浆粉刷至槽底平,后粉刷防污涂料。线管不能在防污涂料的粉刷层中,让电线管给割开一条缝,防止射线漏。配电箱、消防箱及开关插座后应垫加铅板或涂料,两边伸出至少5cm,以确保射线不外漏。在砖砌体与砼接触处采用钢丝网铺设,防止开裂造成脱落及射线外漏,因为一旦裂开修补将非常困难。涂料天棚粉刷最好放在上一层的楼面,这样不容易导致由于楼板的振动或粘结不牢而脱落。 医用X射线诊断室屏蔽厚度的估算由于医用诊断X射线能量较治疗用X射线能量低,所以其主屏蔽体厚度充其量也只是2mm铅当量的厚度,相当于15cm的混凝土屏蔽体或25cm砖屏蔽体厚度。如果X射线摄影机房设在楼上,不能用空心的预制板作地板,应当用混凝土浇筑的15cm厚的实心楼房地板。摄影机房有用射束朝向的墙壁至少应当有2mm铅当量的厚度,其他侧墙壁和天棚至少应当有1mm铅当量的厚度。透视机房主屏蔽至少应当有1mm铅当量的厚度。 位于建筑底层的医用X射线机房,其窗的下缘至少要高出地面2m。在没有有用射束朝向且窗外通常无人停留的情况下,窗的屏蔽厚度只需达到0.3mm铅当量。机房进出通道:①门外没有候诊走廊且机房内有用射束也不朝向门,机房门的屏蔽厚度达到0.3mm铅当量厚度就可以了;②门外设有固定的候诊区域的情况下,透视机房门的屏蔽厚度不能小于0.5mm铅当量;摄影机房门的屏蔽厚度不能小于1mm铅当量的厚度。 ◆受检者防护●告知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受检者因转诊等原因,使受检者不得接受不必要 的重复照射; ●不得将核素显像检查和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 ●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核素显像检查或X射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八至十五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射影像检查。 减少受检者剂量的一般途径:1.提高记录和显示系统的灵敏度;2.尽量减小照射野;3.提高X射线的透过率;4.减少透视时间;脉冲透视、图像存贮、计时警告5.进行必要的屏蔽;性腺/乳腺、红骨髓、眼晶体6.选用最佳体位;7.选购低剂量设备;8.实施X射线诊断影像质量保证计划。 X光机的质量控制X光机的质量控制由医学物理师来完成•检查的项目:–X光机的装配评估–瞄准器评估–半价层评估–电流(mA)曝光线性度评估–电压(kVp)的精确度和重复性评估–时间的精确度和重复性评估–自动曝光控制和密度控制–进入皮肤的曝光量测量–图象质量评估–评估报告和建议 胎儿出生前受照效应1-3周内受照:不致引起活产儿确定性效应与随机效应。3周-妊娠终了:确定性效应–胎儿畸形,阈值0.1Gy。随机性效应–活产儿癌症概率增加。8-15周最危险:严重智力发育迟缓–0.4/Sv。智商降低–30IQ/Sv 使用辐射的医学专业人员应当熟悉辐射对胚胎和胎儿的效应。在大多数诊断水平,它包括童年时期癌症的危险,然而剂量超过100~200mGy时,应当考虑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畸形、生长迟缓和胎儿死亡有关的危险。这后面一些危险的大小在妊娠的各个时期有很大不同。 终止妊娠的考虑胎儿剂量小于100mGy,不必要终止妊娠。胎儿受照剂量大于500mGy,损害很大,程度取决于剂量和胎龄,建议终止妊娠。在妊娠第8~15周受到中等剂量(100~500mGy)照射时,应慎重考虑IQ下降的危险度。如果胎儿吸收剂量刚刚超过100mGy,而其父母多年来渴望生育子女,他们可能不希望终止妊娠,在医生给予适当的意见后,应由胎儿的父母作出个人的决定。 怀孕或哺乳的女性工作人员对胎儿的剂量进行限制并不意味着有必要使孕妇完全避免从事涉及辐射照射或放射性物质的工作。但是,雇主应当对孕妇的工作条件进行认真的审查,特别是不使孕妇从事有极大可能性受到大剂量事故性照射或者放射性核素摄入的工作。选项不改变已指定的工作职责;改换到射线照射可能较少的另一岗位;改做基本上没有射线照射的工作。最好与当事人进行讨论,让她知道潜在的危险、当地的政策和推荐的剂量限值。 避免介入放射学操作放射损伤越来越多未经放射安全或者放射生物方面适当培训的医生开始应用介入放射学(X线透视指导下)技术。这些介入医师中有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些操作可能导致放射损伤,也不清楚减少其发生的简单办法。 很多病人也未被告知辐射的危险性,当其经过复杂的介入操作,受照剂量可能导致辐射损伤时,也未对其进行随诊。其中一些病人出现了皮肤的放射性损伤,而较年轻病人将来罹患癌症的危险性也有所增加。介入医师可能会面临职业受照或者遭受放射损伤,其他相关工作人员也因此会受到较高剂量的照射。 在一些介入操作中,病人皮肤剂量可以接近某些癌症分次放射治疗时的剂量水平。病人皮肤出现放射损伤通常是由于使用了不适当的设备,更常见的是由操作技术较差造成的。临床上也已经观察到了介入医师及相关操作人员受到放射损伤的病例。 患者介入术后21个月时背部皮肤损伤照片。该患者3天内接受一次冠状动脉造影及2次冠状动脉扩张术。估计累积辐射剂量为15~20Gy。坏死组织切除后,患者拒绝行植皮术 本报告列举了控制医患受照剂量的实用方法。首先要关注病人吸收剂量最大的皮肤区域。对于各种介入操作,其具体临床诊疗报告都应包括各步骤中皮肤的累积剂量及其部位。介入医师应该接受培训,以便利用所掌握的皮肤受照剂量以及实用操作技术方面的知识控制辐射剂量。如果病人最大累积吸收剂量接近或超过1Gy(可能重复的操作)或者3Gy(任何一次操作),应记入病历,并对其进行随诊。 如出现放射损伤的危险较大,应通知病人及其私人医师。对于介入操作人员来说,病人及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应成为培训内容的一部分。所有的介入医师都应核查、回顾介入操作的后果,以便发现放射损伤。当引入新的介入技术时,应考虑其利益、危险,包括放射危险等。 所有介入工作人员都应清楚介入操作对医患双方可能造成的辐射损伤及其性质。所有介入科室都应了解其介入设备的输出参数,以及典型的医患受照剂量。所有介入操作都应测量操作中相应的技术参数并予以记录。所有介入医师都应清楚降低医患受照剂量的方法。 所有介入医师都应经过适当的培训。所有介入科室都应设立核查制度,以便核查辐射所致的并发症。所有介入科室都应制定相关制度,以便核查病人以前接受的介入诊疗情况。所有介入诊疗的病人都应知晓可能会出现的放射损伤,并应将其列入介入诊疗协议书中。 所有介入设备生产商都应该提供:a)人性化的放射防护设备;b)降低辐射剂量的技术方法;c)适当的辐射剂量显示设备。应建立对特定介入病人进行随访的机制。 病人受照剂量控制(大多也适用于医护人员)将曝光时间降至最低—控制医生、病人X线剂量的首要措施。肥胖病人的照射剂量率会变大、积累也较快。尽量通过保持较高的管电压(kVp)以降低管电流,以便在图像质量和减少病人剂量之间达到适当的平衡。X线管离病人身体越远越好。 影像增强器离病人越近越好。尽量避免过度使用图像放大技术。病人体重较轻或者影像增强器不能靠近其身体时,不使用滤线栅系统。尽量将X射线束对准感兴趣区域。当介入操作时间非延长不可时,尽可能想办法变换病人体位、改变X线视野或者使用其它措施以改变X线投照角度,以便避免同一皮肤区域持续受照 许多设备在介入透视操作中的剂量率不断变化。透视时间只是估计是否会出现辐射损伤的一个大概指标。当某项操作总的透视时间不变时,病人体重以及相关操作等因素如投照位置、角度,正常或较高的辐射剂量率,病人与管球间的距离以及影像采集片数等因素,都可以使得病人皮肤最大剂量数以十倍地增加。 医护人员的辐射剂量控制操作人员必须穿防护衣,使用防护屏,监控透视剂量,并且清楚如何操控设备及站在何处才能使得受照剂量降至最低。如果射线束为水平方向或接近水平方向,操作人员应站在影像增强器一侧以减少受照剂量。如果射线束为垂直方向或接近垂直方向,应保持管球在病人身体下方。 个人防护用品和设施A、个人防护用品铅围裙、铅围脖、铅帽、铅眼镜和铅手套等是介入操作者常用的个人防护用品。B、防护设施常用的防护设施主要有床侧立地防护屏、悬带铅胶帘、悬吊铅玻璃、床下吊帘、床上盖板、活动防护盾和多功能铅屏等。 辐射监测的内容及分类1、工作场所监测(1)透照室内辐射场测定(2)周围环境剂量场分布测定(3)控制区和监督区剂量场分布测定工作现场剂量率监测的目的之一在于查明工作现场的辐射水平,以便必要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使工作现场达到并维持辐射安全的工作条件。 剂量测定仪器的工作原理1、利用射线通过气体时的电离效应;2、利用射线通过某些固体时的电离和激发;3、利用射线对某种物质的核反应或弹性碰撞所产生的易于探测的次级粒子;4、利用射线的能量在物质中所产生的热效应;5、利用射线(α、β等)所带的电荷;6、利用射线和物质作用而产生的化学效应 测量对象:辐射类型、物理量灵敏度:射线与探测器灵敏元物质作用机理测量量程线性动态范围:上限抗辐照能力、空间电荷效应等下限统计涨落、信号记录单元灵敏度效应-----------系统冲击响应 时间分辨:探测器灵敏元选材、大小及相互作用迟豫机制、信号传输延迟效应、记录单元延迟能量分辨:探测器灵敏元选材、大小相互作用机理能量响应:灵敏元选材、相互作用机理空间分辨:灵敏元选材、体积、相互作用机理等粒子分辨:灵选材敏元、相互作用机理工作条件:温度、湿度、压力、工作电压(范围)外观:尺寸、重量 剂量仪器的选择及其校准1、仪器的选择(1)射线性质对于射线种类及性质清楚的场所,应选用针对性强的仪器,对于辐射场性质不清楚的场所,应选用带有多用探头的监测仪器或多种监测仪。(2)量程范围仪器的量程下限值至少应在个人剂量限值的1/10以下,上限值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仪器的能量响应所谓能量响应是指仪器的探测元件在不同能量χ、γ光子照射下,同样的照射引起的仪器响应(即读数)随光子能量的变化。如果这种差别小就称为能量响应好或能量依赖性小。(4)环境特征:对于温度,要求在10℃~40℃的温度范围内仪器读数变化在±5%以内;对于相对湿度,要求在10%~95%的范围内读数变化在±5%以内。此外,应考虑气压和电磁场的影响。 (5)对其他辐射的响应:高能γ射线和β射线都能穿透电离室或计数管的壁引起仪器响应,造成β、γ射线测量相互干扰;中子场中往往有γ辐射场。所以,一般γ辐射监测仪应对能量直到2.27MeV的β射线无响应。(6)其它因素:仪器零点漂移要小;测量的方向性误差不应大于±30%;仪器响应速度要快;重量要轻,体积要小。2、仪器的校准:标定法和替代法 准确度:(1)当最大当量剂量与剂量限值可以比拟时,准确度应达±30%;(2)当剂量水平为剂量限值的1/10时,误差达3倍似乎是可以接受的;(3)万一遇到剂量水平要比剂量限值大得多的时候,应该以很大的努力来提高辐射测量准确度。 场所辐射监测仪器1、气体电离探测器:电离室、正比计数器和G-M计数管统称为气体电离探测器(1)电离室探测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量范围宽、能量响应好和工作稳定可靠等优点,虽然灵敏度不是很高,但足够常规防护监测的需要,因此广泛应用于χ射线和γ射线的剂量测量。(2)G-M计数管:它比电离室灵敏度高,仪器结构简单,不易损坏,价格低廉。其缺点是:分辨时间太长,不能用于高计数率测量,在很强的辐射场中,由于计数率太大会发生“饱和”。对γ射线探测效率较低。 2、闪烁探测器:由闪烁体和光电倍增管组成,目前应用最广。其优点是分辨时间短,灵敏度比G-M计数管高,γ射线探测效率高,能测量射线的能量。3、半导体探测器:它的突出优点是能量分辨能力很高,比闪烁探测器要高数十倍。 个人剂量监测仪器1、个人剂量笔2、热释光剂量计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