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ID:20275569

大小:8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9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_第1页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_第2页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_第3页
资源描述: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表现、特点及影响;分析罗斯福实施新政的目的、内容、特点及评价价。☆★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材料来讲解经济危机的原因、表现、特点及影响;通过讲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来共同分析其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本课使学生明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教学重点】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评价。————————————————————【教学难点】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

2、————————————【教学方法】探究式、启发式、归纳法和讨论法。————————————————————【教学用具】教学课件及多媒体。编者:李颖秋教学过程【课标要求】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进入新课】探究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思考1:为什么会发生这次经济危机?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②具体原因:贫富分化严重,群众贫困购买力

3、低,而企业却盲目扩大生产,生产与销售矛盾激化;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③直接原因:股票投机过度,导致股市崩溃。思考2:经济危机的特点及表现有哪些?特点:来势凶猛;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充分暴露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反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联系的紧密。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产品积压、失业率高、人民困苦思考3:经济危机的影响?极大地破坏生产力;恶化了国际关系;引起社会动荡,法西斯主义泛滥,资本主义面临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受到威胁。探究2:罗斯福新政问题1:罗斯福何时入主白宫?他为什么能赢得大选?1933年初;原因:经济危机的形

4、势;胡佛政府奉行的自由放任政策不能解决危机问题;他提出的新政口号深得民心。问题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整顿财政金融: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和改革税制◆调整工业生产: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公平竞争”法则,规定劳工的一些基本权利,蓝鹰标记◆调节农业生产: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开展大规模救济工作,通过社会保障法,兴办公共工程,提供大量就业机会。问题3:怎样认识罗斯福新政?◆其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是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

5、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其主要目的是尽快让美国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其核心内容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其特点是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大规模干预;◆其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广大的中下层民众也获得了一定好处;◆后来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标志着自由放任时代的结束和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时代的来临;◆保留了美国的民主制度,为后来美国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其局限性在于无法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以也就不能消除经济危机。问题4:罗斯福新

6、政为什么能取得成功?◆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时代潮流。◆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其成功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罗斯福总统个人的因素,措施得当切实可行。探究3:凯恩斯主义凯恩斯:英国经济学家。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反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经济的放任自由政策,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凯恩斯主义出台的背景:主要原因: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自身调节能力有限;直接原因:自由放任的政策无法摆脱危机基本思

7、想: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影响: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取代了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推动了经济发展,但不能消除经济危机。阅读与思考:请结合罗斯福新政,思考提倡多消费、政府出资举办公共工程与缓解经济危机的关系。新政针对大危机期间供给与需求矛盾特别突出的问题焦点,鼓励消费和投资以促进社会有效需求。多消费,能促进商品、资金流通;兴办公共工程等举措,不仅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而且缓和了阶级矛盾。由此,就从经济、政治等方面缓解了经济大危机的影响。解析与探究:1、比较胡佛与罗斯福对政府责任和作用的看法。胡佛认为政府的惟一

8、职能是创造有利于私营企业发展的条件,政府的惟一作用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