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金山学校期中数学试卷7777

萧山区金山学校期中数学试卷7777

ID:20277730

大小:3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9

萧山区金山学校期中数学试卷7777_第1页
萧山区金山学校期中数学试卷7777_第2页
萧山区金山学校期中数学试卷7777_第3页
资源描述:

《萧山区金山学校期中数学试卷777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如图,直线DE截AB,AC,其中内错角有()对。[科网]A、1B、2C、3D、42、下列调查适宜用普查的是()A、调查初中生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是多少B、检验某厂家生产的奶粉的质量情况C、了解妈妈购买的一箱新品种苹果好不好吃D、检查某班学生是否戴校牌3、某班有50人,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有24人考到75分及以上,据此可知()A、该班的平均分必不超过75分B、该班分数的中位数必不超过75分C、该班分数的众数必不超过75分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在下面的四个几何体中,它们各自的主视图与左视图可能不相同的是()。ABCD5、为了考察2010年萧山区初中毕业生数

2、学会考成绩,从中抽查了5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那么这5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A、总体B、个体C、样本D、样本容量6.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个数是()(1)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三角之比为3:4:5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3)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为2,4,则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0;(4)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长的一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A、2个B、3个C、4个D、1个[K]7.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0°,则其顶角为()A、50°B、130°C、50°或130°D、55°或130°8.如图,Rt△ABC中,CF

3、是斜边AB上的高,角平分线BD交CF于G,DE⊥AB于E,则下列结论①∠A=∠BCF,②CD=CG=DE,③AD=BD,④BC=BE中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9、已知一个物体由X个相同的正方体堆成,它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如图,那么X的最大值是(  )A、12B、11C、10D、9主视图左视图10、如图,AA′,BB′分别是∠EAB,∠DBC的平分线.若AA′=BB′=AB,则∠BAC的度数为()。第11题图A、25ºB、30ºC、12ºD、18º11、如图,已知,,,则等于度。12.已知一组数据x1,x2,x3,x4,x5的方差为3,则另一

4、组新数据2x1+5,2x2+5,2x3+5,2x4+5,2x5+5的方差为__________。13、如图,折叠矩形的一边AD,使得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则EC=_____________;14、2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5cm、4cm、3cm,把它们叠放在一起组成一个新长方体,在这些新长方体中,表面积最大可达________。15、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板沿着数轴正方向向前滚动,起始位置如图,顶点C和A在数轴上的位置表示的实数为-1和1。那么当顶点C下一次落在数轴上时,所在的位置表示的实数是。16、如

5、图,在△ABC中,∠ACB=90º,AC=BC,P是△ABC内一点,且PA=6,PB=2,PC=4,则∠BPC=。三、用心答一答(共66分)17.(6分)如图,∠1=100°,∠2=100°,∠3=120°,求∠4。填空:∵∠1=∠2=100°(已知)∴∥()∴∠=∠()又∵∠3=120°(已知)∴∠4=度18.(6分)已知直四棱柱的底面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高为,体积为V,表面积等于S.当a=2,h=时,分别求V和S.19、(6分)如右图,在△ABC中,AB=6,BC=AC=5,(1)求AB边上的高CD;(2)求BC边上的高AE。20、(8分)如图,正

6、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以格点为顶点分别按下列要求画三角形;①使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3,(在图①中画出一个既可);②使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且面积为3(在图②中画出一个既可),并计算你所画三角形的三边的长。①②俯视方向21.(8分)由8个边长为1的相同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1)请画出它的三视图?(2)请计算它的表面积?22、(10分)班会课时,老师组织甲、乙两班同学进行投篮比赛,每班各抽5名男生和5名女生进行投篮,每人各投5次(女生投篮处距离篮筐比男生近),成绩记录如下表:投进篮筐个数012345甲班学生

7、数131212乙班学生数012421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班的投篮平均成绩哪个更好?(2)甲、乙两班的投篮成绩哪个稳定?23.(10分)已知:如图△ABC中,,于,平分,且于,与相交于点是边的中点,连结与相交于点.(1)求证:;(2)求证:;(3)试探索,,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4、(12分)如图,△ABC中,∠C=Rt∠,AB=5cm,BC=3cm,若动点P从点C开始,按C→A→B→C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设出发的时间为t秒.(1)出发2秒后,求△ABP的周长。(2)问t为何值时,△BCP是以BC为腰的等腰三

8、角形?(3)另有一点Q,从点C开始,按C→B→A→C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若P、Q两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