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实验研究

土壤污染实验研究

ID:20289568

大小:66.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1

土壤污染实验研究_第1页
土壤污染实验研究_第2页
土壤污染实验研究_第3页
土壤污染实验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土壤污染实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土壤污染实验研宄(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摘要:目前抽出处理法(pump&treat)是修复污染土壤常用的方法之一。木研究利用土体冻结过程中,在一定温度和水分条件下,未冻土侧水分(溶质)向冻结锋面迁移和冻融作用改变土的结构导致渗透性增强的特性,结合抽出处理法(pump&treat),为提高其抽出效率进行试验研究。试验以含有NaCI(模拟污染物)溶液的粘土为研宄对象,进行了不同条件的冻融循环试验。关键词:污染土壤修复;冻胀;水分迁移;冻融循环一引言随着人类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及工业化的发展与城市化的推进,土壤污染

2、问题日益凸现。土壤污染导致土壤的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而引起的危害动植物的生长、人类的健康、工农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的安全问题。然而污染修复技术的发展远远不能适应H益加剧的土壤污染。因此,经济高效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是改善我国环境质量的迫切要求,也是国际上学科研宄的热点。目前,普遍成用的方法是抽出-处理法(PumpandTreat),该法可以防止污染物向周围辻移和扩散,可以将抽出的地下水或有害气体在地面得到合适的净化处理后,重新注入地下或用作其他用途,从而减轻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程度。尽管该法可以高效率的去除污染物,但难以有效去除渗透性差的土和非饱和土中

3、的污染物及低浓度污染物[1-3]。重金属污染物在土中以不同形式对土进行污染,如溶于土中的液相、随水合物和碳酸盐沉淀、混入矿物质和有机物中以及吸附在胶体表面等。目前的污染土壤修复(物理、化学、生物修复)方法只能解决一种或两种金属阳离子的污染,所以探索用简单方法处理多种污染物意义重大。如Gay[4-7]等通过研究提出了利用冻结峰面的移动,排除悬浊液中的金属污染物的“低温净化法”。本文的思路为,利用土体冻结过程中未冻土侧水分(溶质)向冻结锋面迁移(析出)和冻融循环导致土壤渗透性增大的特性,结合传统的抽出-处理法进行了污染土壤洗净研究。本文为验证低温冻结净化法的实

4、现可能性,对含有NaCI(模拟污染物)的土体试样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冻融循环试验。二试验内容(一)试样制备试样的制备顺序为,首先向粘土中加入1.5倍液限的浓度为2%的NaCI溶液(100g蒸馏水中加入2gNaCI),放置12小吋后搅拌4小时。然后以lOOkPa压力进行预固结,后制成直径100mm、高度为80mm的试样,其初期含水比约47%o(二)试验仪器及方法单向冻融试验装置,由温度控制与采集、变形量测定、给排水量测定等装置构成。温控装置有2个独立的低温恒温水槽(顶板、底板),每一冷浴均可通过程序控制温度的瞬态变化,温控误差为&plUSmn;0.0rC。为测

5、定冻融界面的位置沿着垂直方向每2cm布置一支热敏电阻温度计。在土样的顶端安装位移传感器,测定冻胀和融沉变形。给排水量则利用电子天平测定锥形瓶收集的水量变化来确定。试验结束后,试样和排水中的NaCI量的变化通过电导率换算确定。作为冻融试验的比较,利用装置又进行了变水头加压试验。变水头加压试验中,通过锥形瓶的高度调整控制其水头差。加压试验的给排水采用顶端补水,下端排水方法。试验中施加上部载荷均为20kPa。为防止试验过程中,冻土与试模之间的冻结力抑制土体的冻胀,F八5-1、F/T5-2、F/T3-1、F/T1-1试验,设置顶板为Tw(高温端h底板为Tc(低温端

6、),使试样从下端向上端冻结。考虑冻结方向对结果的影响,F/T3-2设置顶板为Tc(低温端),底板Tw(高温端),使试样从上端向下端冻结。以上试验均采用从Tw侧补水,从Tc侧排水(融解)的方式。考虑冷却方式对试验结果影响,采用了三种冷却方式(一端斜坡式、两端斜坡式、阶梯式)。三试验结果及考察(一)冻融试验结果随着土体冻结,一部分液态水冻结为冰,土壤未冻水含水量减少,基质势降低。在土壤基质势(未冻水含量)梯度作用下,土壤未冻结区水分不断向冻结锋面迁移并冻结,致使冻结锋面处含水量丰富,锋面附近含水量变化剧烈,冻胀变形量也增大。在土壤上层融化过程中,在冻结期聚集于

7、冻土层的水分融化并在重力梯度作用下向下迁移,致使融化锋面处出现一个含水量的峰值区,但是冻结引起的变形量在融沉后会残留一定的浄变形量。第2-5次冻融循环中,融沉量比冻胀量、排水量比补水量明显增大。补水条件下反复冻融使得土的含水量增大,土体融化后,冰变成水并体积变小,使得土体发生沉降,因此开始几个冻融循环中土体发生的沉降量大于冻胀量。第2次冻融循环吋排水量和NaCI排出量最大,但是通过检测得到排出的NaCI浓度为2%。也就是说NaCI浓度没冇因冻结过程的补水而稀释改变。由此认为空隙中的NaCI不会被高温侧的补水所稀释,只是在温度和压力梯度下向低温侧迁移。(二)

8、冷却方式对洗浄效果的影响为了研究不同冷却方式对冻融水分迁移的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