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种思路备高考

换种思路备高考

ID:20296215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2

换种思路备高考_第1页
换种思路备高考_第2页
换种思路备高考_第3页
换种思路备高考_第4页
换种思路备高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换种思路备高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换种思路备高考摘要:在离高考还不到100天的时候,语文课堂沉闷、压抑、死寂,仿佛一潭死水,所以,我们应该换种思路,用生动、和谐、高效、激情点燃孩子们的思想,让我们的课堂因为合作探究而精彩。  关键词:生动;高效;合作;探究    语文这门课,本质应该是很美的。它就是一幅幅唯美的风景画,如春晨般清新,夏午般奔放,如金秋般温婉,冬阳般诗意。它的诗词歌赋,千古文章,往往让我们流连徜徉,欣喜不已。可是在离高考还不到100天的时候,我们通常过分强调,作为一个学生,要热心于听课、热衷于解题、把情感投入到所学的每一学科中去

2、。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下,语文课堂沉闷、压抑、死寂,仿佛一潭死水。可让人尴尬的是,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可能一个整天埋头复习的孩子还不如一个学几个月文化课的艺术生考得好。所以,我们应该换种思路,用生动、和谐、高效、激情点燃孩子们的思想,让我们的课堂因为合作探究而精彩。  生生探究,碰出思想的火花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碰到了疑难问题,苦思冥想之后仍然没有答案,这时候“探究”就该登场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嘛。我们可以先安排小组内部同层学生一对一平行讨论,这样做有两个好处:其一,相同层次学生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差不多

3、,有共同语言,更能相互启发;其二,这样可以调动每个层次的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共同参与到有关知识的学习之中,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也避免了他们的依赖性。他们探究不出来的问题,可以小组内部跨层次讨论,C1C2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向B1B2求教,B1B2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向A1A2求教。互助讨论,可以明确责任,增强针对性,提高效率,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责任感意识。在小组同层平行讨论和小组跨层互助讨论的基础上,依然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就放在小组内部共同讨论,大家可以畅所欲言、集思广益。  小组探究,激起知识的

4、千层浪  小组探究在经历了平行讨论、互助讨论、集体讨论之后,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就派代表将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寻求班级帮助。这时所有小组都要关注黑板上的其他小组的问题,如果发现某一个小组的问题本组可以解决,就要主动派代表前往本小组“驰援”或者在老师的安排下当众解决问题,这样班级里就会出现大互助式的喜人场面,也会出现很多展示之星、质疑之星,很多同学在层层启发下,心中的疑难之山就会渐渐淡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开朗之感就会扑面而来。问题明白了,知识掌握了,能力也在深刻的体验中提高了,同学

5、们的脸上有了笑容,老师也乐得轻松。这样,班级的学习兴趣浓厚了,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知识的千层浪就会涌起!  师生探究,奏响智慧的交响乐  在学生探究时,我们就深入到每个小组去,观察小组探究的状态、积极性和进度。当发现有的学生不讨论或假讨论时,就通过善意、关爱而幽默的“批评”参与到小组探究中去,从而使小组探究得以顺利进行。当发现小组的探究偏离主题时,就通过精练而有指导性的“引导”使小组探究回归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当发现小组因为问题有难度而讨论中断时,就通过“启发”指导学生找到思维阻塞的原因,并循序渐进的帮助他们

6、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洞悉了所有小组的疑难问题,发现有的问题学生不能解决,就及时跟学生在探究中点拨。引导各小组对问题的思路方法进行争论,要求他们各抒己见。当他们莫衷一是,争得面红耳赤时,我们就针对学生争议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认真地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启发学生按照正确的思路、方法、步骤进一步探究,争取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当发现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存在仅仅是表面化、实质不深不透时,就层层引导学生逐步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对问题的理解趋向深入。在不断的启发下学生仍不能吃透问题的实质的,

7、就要该点则点,“一语点醒梦中人”。  师师探究,拨得云开见日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备课组不要忘了先行探究,决定每堂课的复习重点、问题的设计以及各个环节的处理。同备课组的老师要积极的献计献策,在相互探究中,我们的课堂容量会变大,含金量会变高,相对较难的知识我们总能想到让它浅显易懂的方法。假设我们遇到一句文言文翻译“既而受业于兄”,学生的对题率可能会很低,大部分同学会把“受”和“授”混了。在商讨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些老师会想到与课文《师说》联系,“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要学生明白这两个词

8、语的异同。有的老师则会想到《诗经》中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要通过拓展让学生明白这两个词语的用法。有的老师则会建议从这两个个字的本义,一个是“接受”,一个是“授给”让学生彻底明白。更有的老师可能会想到想到两个成语“临危受命”和“临危授命”,一个是“在危难之际,接受命令”,一个是“在危难之际,献出生命”。学生明白了成语的意义,相互联系,触类旁通,就会有很深的印象。这样,通过探究,我们的心中明镜一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