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中学高2015级12-13学年(上)半期试题——历史

巴蜀中学高2015级12-13学年(上)半期试题——历史

ID:20311310

大小:1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9

巴蜀中学高2015级12-13学年(上)半期试题——历史_第1页
巴蜀中学高2015级12-13学年(上)半期试题——历史_第2页
巴蜀中学高2015级12-13学年(上)半期试题——历史_第3页
巴蜀中学高2015级12-13学年(上)半期试题——历史_第4页
资源描述:

《巴蜀中学高2015级12-13学年(上)半期试题——历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重庆市巴蜀中学高2015级高一(上)半期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A.分封制B.禅让制C.宗法制D.郡县制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俘虏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3.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

2、齐其家”的说法,这表明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对于宗法制理解正确的是A.是维系西周等级制度的有效工具  B.与分封制一起退出了历史舞台C.表现了传统政治中较高理性成分  D.按照地域远近来区别亲疏关系4.据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追根溯源,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与下列哪一制度有着密切关系A.内外服制度B.分封制C.宗法制D.王位世袭制5.西周时期规定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A.血缘与政治结合B.社会等级严格C.中央集权加强D.周王为天下共主6.《史记·殷

3、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材料反映出影响王位继承的主要因素是A.血缘亲疏B.地位尊卑  C.长幼有序 D.先帝遗愿7.“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摘自《全球通史》),这些官员不可以A.负责所辖区域的军事B.征收辖区内的赋税C.管理辖区行政和刑狱事务D.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8.谭嗣同说,“二千年之政,秦政也”,以下对“秦政”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B.奠定了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4、C.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大大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9.秦朝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这位大臣的主张实际上是A.反对郡县制B.反对分封制C.改革中央官制D.建立中央集权制10.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汉初统治者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分封制B.分封诸侯王C.颁布推恩令D.设置尚书令11.“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

5、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A.西汉中朝制度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C.元朝一省制D.明朝内阁制度历史试题卷第4页共4页12.右图是唐太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写的《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它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①尚书省②中书省③门下省④皇帝A.③④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3.“自经此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表述与该制度相关的是 A.“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孝廉,父别居”14.自秦以来,随着皇权的不断加

6、强,古代中枢权力机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其中为分割宰相兵权而设立的是A.西汉的刺史B.东汉的尚书台C.宋朝的枢密使D.宋朝的三司使15.下列中国古代职官或机构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有①刺史②御史大夫③都察院④节度使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6.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形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属于前者的措施是A.汉武帝设立中朝B.唐朝实行三省制C.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D.秦朝三公九卿制17.“推恩令”的实行使西汉中央直接辖区日益扩大,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下列主张与“推恩令”相符合的是:①“欲天下之

7、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小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②“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③“今诸侯子弟或十数……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④“高帝末年,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8.欧阳修这样描述一位官员的言行:“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这位北宋官员应该是A.通判B.枢密使C.三司使D.转运使19.“凡京奏,禁中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