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聂夷诗歌艺术特征

唐代诗人聂夷诗歌艺术特征

ID:20314684

大小:4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8

唐代诗人聂夷诗歌艺术特征_第1页
唐代诗人聂夷诗歌艺术特征_第2页
唐代诗人聂夷诗歌艺术特征_第3页
资源描述:

《唐代诗人聂夷诗歌艺术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唐代诗人聂夷诗歌的艺术特征聂夷中(837—?),字坦之,河南中都(沁阳)人,晚唐时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其出身贫寒,备尝艰辛。咸通十二年(871)中进士。由于时局动乱,他在长安滞留很久,才补得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他物。[1]聂夷中的诗作,风格冷峻而内容深刻,在晚唐颓靡的诗风中独树一帜。然历来人们多专注其诗歌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深刻丰富的思想内容,赞美其刺时讽世时所表现出来的锋芒毕露的斗争精神,对其诗歌的艺术特色等往往是一笔带过,或言之不详。实际上,聂夷中的诗歌既有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也有极其鲜明的艺术特征,使得其内容与形

2、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鉴于此,笔者拟就聂夷中诗歌的鲜明艺术特征作一粗浅研究,以就教于专家。  一、常采用直言叙事的春秋笔法  诗人继承和发扬了诗经、汉乐府、魏晋以来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和精神,以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众疾苦、刺时讽世为其创作的主题。辛文房《唐才子传》云:“性俭,盖奋身草泽,备尝辛楚,卒多伤俗悯时之举,哀稼穑之艰难。适值险阻,进退维谷,才足而命屯,含蓄讽刺。亦有谓。古乐府尤得体,皆警醒之辞,裨补政治,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正国风之义也。”[2]因着诗人耿直刚毅的性格特征,故在反映社会现实等方面,诗人常采用赋之铺陈直叙的表现手

3、法。《闻人说海北事有感》云:“故乡归路隔高雷,见说年来事可哀。村落日中眠虎豹,田园雨后长篙莱。海隅久已无春色,地底真成有劫灰。荆棘满山行不得,不知当日是谁栽。”诗人生逢晚唐动乱年代,其时帝王昏庸,内则宦官专权,外则藩镇骄横,统治者日益腐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此诗通过赋之铺陈直叙的笔法,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统治者横征暴敛,使得豺狼当道、田园荒芜,黎民百姓流离失所的凄惨生活图景,读之令人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其《住京寄同志》云:“有京如在道,日日先鸡起。不离十二街,日行一百里。役役大块上,周朝复秦市。贵贱与贤愚,古

4、今同一轨。白兔落天西,赤鸦飞海底。一日复一日,日日无终始。自嫌性如石,不达荣辱理。试问九十翁,吾今尚如此。”诗人采用的藏褒贬于叙事的艺术手法,正与以往史传所采用的春秋手法相同,或者说受其影响,在对社会现实作反映时,作者常采用白描的写作方式,既使得意旨含而不露,又增添了作品的含蓄之美。显然,此诗即用白描手法来记述自己因应举赴考而困守京城长安时之一贫如洗、寄人篱下、四处流浪的窘困生活处境。尽管读着令人心酸落泪,但诗中却无一字的议论与抒情,使得作者的强烈感情深藏不露,更有着含蓄蕴藉的诗意之美。其《古兴》云:“片玉一尘轻,粒粟山丘重。唐虞

5、贵民食,只是勤播种。前圣后圣同,今人古人共。一岁如苦饥,金玉何所用。”此诗表现了诗人重粟轻玉的民本思想。诗人认为,任何时代都要把农业生产放在重要而突出的位置,不可掉以轻心。这是因为粮食生产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安危的重要基础,是民众生活的头等大事。反映了诗人的政治远见与卓识。全诗用通俗易懂的老妪能解的家常话来表现如此重大而深刻的社会主题,言简意赅,但却振聋发聩,使人警醒。诚如《唐才子传》评曰:“警省之辞,裨补政治”,可谓精当至极,非大手笔难为之也。  二、多用比兴、寄托等艺术表现方式  诗人继承和发展了自“诗经”以来的比兴、寄托的

6、艺术表现方式,使得其诗歌讽时刺世的讽喻不再那么的锋芒毕露与咄咄逼人,显得委婉而含蓄,从而使得诗歌的艺术性和感染力都大为增强。《燕台二首》:“燕台累黄金,上欲招儒雅。贵得贤士来,更下于隗者。自然乐毅徒,趋风走天下。何必驰凤书,旁求向林野。”“燕台高百尺,燕灭台亦平。一种是亡国,犹得礼贤名。何似章华畔,空馀禾黍生。”面对当时朝野上下昏庸、腐败、混乱的局面,诗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之一,就是更新吏治,大量招纳贤才。诗人通过燕昭王建黄金台来招纳天下贤才的历史典故,意在说明,只要皇上朝廷真心实意招揽人才,人才就会纷纷而来,根本用不着做如同建造

7、黄金台这样的事而大肆宣传等表面文章,实际上是讽刺皇帝、朝廷通过所谓的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的虚张声势和虚伪。本来讽刺是相当尖锐的,但通过咏史借古讽今,就使得原本对朝廷和官吏的锋芒毕露的揭露和批判,变得含蓄了,更使得诗歌的艺术性与感染力大为增强。《过比干墓》:“殷辛帝天下,厌为天下尊。乾纲既一断,贤愚无二门。佞是福身本,忠作丧己源。饿虎不食子,人无骨肉恩。日影不入地,下埋冤死魂。腐骨不为土,应作石木根。余来过此乡,下马吊此坟。静念君臣间,有道谁敢论。”诗人悼古而讽今,对当年忠贞爱国的人深切怀念与赞颂,揭露与批判了当时贤愚不分、忠奸不辨、

8、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尤其是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最高统治者,“静念君臣间,有道谁敢论”,实际上是对当朝昏君的有力鞭挞与无情讽刺,同时也借比干这个历史人物表达了对历代被迫害致死、含冤九泉的爱国仁人志士的深深的敬意和崇拜之情。诗人还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