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远行者的行囊

历史是远行者的行囊

ID:2031874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14

历史是远行者的行囊_第1页
历史是远行者的行囊_第2页
历史是远行者的行囊_第3页
历史是远行者的行囊_第4页
资源描述:

《历史是远行者的行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历史是远行者的行囊游宇明4历史是远行者的行囊游宇明4我是一个好奇心比较强的人,好奇心强的人大抵都喜欢历史,历史一如魔术,藏着许多普通人不知道的神秘,这些神秘无时不吸引我们窥视。初中、高中,我的历史成绩名列前茅,大学本想专攻历史,报志愿时阴差阳错将汉语言文学专业写在前头,就这样与心爱的历史书们失之交臂。  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位于湘中腹地的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任教,做大学老师业余时间相对充裕,加上年轻人又好幻想,于是捡起了学生时代的一个爱好:文学创作。最初写诗,后来写散文、随笔、小说,最近六七年又开始移情历史随笔。  公道地说,我现在的

2、历史写作不是年轻时的历史梦的简单延续,它更多的是源于文学创作的一种现实窘境:内心有许多东西想表达,由于种种原因,如果赤裸裸去写,文章可能很难问世,只好将历史当成一件隐身衣,自己躲在后面为美好的梦想呐喊,向社会和生活中的阴暗开枪。刘宜庆先生评我的文章“有历史的向度,有现实的关怀”;向继东先生说我善于“从历史细节中挖掘今人缺失的或需引以为戒的东西”;魏剑美先生讲我的作品“直指历史和世道的真相,并且始终不放弃对当下意义的追寻与追问”,郑连根先生言我“情牵民国,心系当下”,都是针对我这一特点立论的。  我的历史写作有两个重点方向,一个是

3、晚清,一个是民国文人。写晚清,主要是想揭示专制政治下的权力运作秘密,剖析专制者的权力心态,挖掘平民百姓曾经有过的血泪。写民国文人,则是因为我对那个时代的文人和大学体制充满走近的激情,民国很有点象战国,战争不断,时局混乱,民不聊生,文人却大都活得元气充沛、性情张杨,每次写到这些人,我都有一种路遇知音的感觉。《不为繁华易素心.民国文人风骨》收集的就是我后一个方向的作品。  历史随笔应该如何写?这确实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过,我觉得,假若我们的历史写作只是停留在贩卖前人轶事、趣事,揭秘先朝权力争夺,曝光历史大小暗角这种层次上,实在没有

4、多大意义。历史事件、素材本身都是客观存在的,后世的人再有本事也创造不了,你将各种散落的历史材料捡到一起,组装成一篇“文史随笔”或者一本所谓的“历史专著”,顶多也就是做了个文字搬运工的工作。你不搬运,别人照样可以从其他地方读到。恕我直言,现在的报亭、书市上,由“搬运工”们堆砌成的历史文章或著作绝对不在少数。  因为不愿做文字搬运工,我对本书的写作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注重鲜活的历史细节;二是表达新颖的个人感悟;三是追求作品的文学性。  历史是由一个个形象、生动、充满动感的生命细节组成的,没有众多的雨点般的细节,一个时代的历史就不可能

5、流成小溪、汇成大河。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主干会越来越突出,历史的枝叶则会被有意无意遮蔽。因此,打捞五颜六色的历史细节,还原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的具体情境,让读者产生历史的现场感,便成为历史写作义不容辞的任务。基于这种认识,我写历史从来不愿停留于浮泛的概述,也不喜欢对历史事件作空洞的提升,而是将大量笔墨投注到新颖的、富有内涵的历史细节上,力图通过血肉丰满的细节揭示事物的意义。  历史随笔不仅需要充足的史实,更需要4新颖、深刻的史识,只有史识才能给现实以镜鉴。如果将一篇历史随笔比作一栋房子,史实是房子的基脚,史识则是它的地面构造。一

6、个人能够广泛地收集史实,只是说明他的知识比较渊博;有能力表达新颖、深刻的史识,才能呈示其思想、眼界的出类拔萃。何况,不同的作家面对的史实大同小异,我们的作品要表现出与他人相异的模样,也必须在史识上多下功夫。面对历史写作,我们理应拥有这样一种认知:历史素材永远象远行者的行囊,我们背在身上,不是为了展示过去有多少宝贝,而是为了挑选对当下有用的东西。  孔子曰:“言而无文,其行不远”,孔子此处的“言”并不专指文学,而是指一般的语言、文字。普通的言语、文字尚且要追求“文”(形象、生动),文学作品就更不用说了。历史随笔是文学的一种,由史实

7、、史识与文学技巧杂交而成,追求文学性原本天经地义。我在写作中很在乎文章的可读与否,无论文章结构还是语言,我都希望尽可能灵活、精致、有意思。文学不是中药,中药苦一点没关系,毕竟有病不吃药,很可能马上死人;但文学必须“口感”良好,文学虽然可以作用于人的心灵,让我们的精神变得丰富、雅致、诗意,但你不走近它至少不会立即出现生命危险。我一直有个偏狭的观念,不注重文采、不重视可读性的文字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哪怕它在别的方面做得完美无缺。  本书能及时出版,首先要感谢责任编辑胡畔女士。没有她今年5月的热情约稿,没有她后来的不断鼓励,书中的相当

8、一部分文章可能至今沉睡在我的脑子里。我要感谢著名作家岳南、刘宜庆、向继东、魏剑美、郑连根、朱文楚、王国华诸位先生,岳南先生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为本书作序,刘宜庆、向继东等先生联袂推荐本书,并为之写推荐语,为本书极大地增添了华彩。我也要感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主任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