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京卫武学“幼官”考

明代京卫武学“幼官”考

ID:20334417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2

明代京卫武学“幼官”考_第1页
明代京卫武学“幼官”考_第2页
明代京卫武学“幼官”考_第3页
明代京卫武学“幼官”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明代京卫武学“幼官”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明代京卫武学“幼官”考  一、武学幼官的年龄及在学年限  (一)武学幼官的年龄  幼官一词最早见于《管子幼官》一书中,有学者研究认为《管子》书中的幼官指的是祭官,跟节气有关。而明代幼官是武官世袭制度的产物,是一个群体存在,之所以会称为幼官,显然跟他们承袭武职的年龄直接相关。那么,幼官的年龄区间是多少呢?这又涉及明朝的另一项相关制度优给制度。所谓优给,是指因武官亡故、致残或老疾,而应袭舍人又年幼无法承袭时,官府要承担优恤年幼应袭舍人的责任,直到他们长大出幼袭职为止,而应袭舍人出幼袭职的时间也就可以看作是幼官年龄的下限。洪武三十

2、一年规定:凡故武官袭职子弟当优给者,令其读书,俟十五岁方许袭职。若在外卫所来者,十岁以上即令袭职,还原卫所,仍俾读书及习闲弓马,以俟比试。由此可知,一般的幼官承袭的最低年龄应在十五岁,而如果在外卫所,十岁就可以袭职。这是洪武时期的情况。又据张松梅《明代年幼应袭舍人优给时间考略》可知,永乐时期,新、旧官的划分直接影响了武官优给出幼袭职年龄。自此以后,武官子弟袭职时间调整为旧官15岁出幼袭职;新官16岁出幼袭职,并永为定制,直到明亡。但这些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会出现一些偏差。这是对于整个幼官群体

3、来说的。  那么,进入京卫武学的幼官的年龄是多大呢?正统六年七月开办北京京卫武学时,收入了先前成国公朱勇奏准的熟闲骑射幼官赵广等一百员,遗憾的是并未记载这些幼官的年龄。但我们根据上文可以肯定的是当京卫武学开办之时,进入武学学习的幼官最少应在15岁,这是武学幼官的年龄下限。而武学幼官年龄的上限是多少呢?据黄明光、李启明在《论明代科举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中介绍说:青年武生的年龄,正统、成化初规定为年满10岁以上,隆庆年间改为16岁以上,35岁以下。但并未标明出处,不知据何资料得出,且此处青年武生应包括应袭舍人、幼官、在职武官等

4、,并不单指幼官。对于在学幼官的年龄上限,据《潘司空奏疏》卷二载:臣窃惟武学之设所以储养人才,预为他日器使之地,立法非不详矣,但中间新袭人员尚有可议者。查得武库司职掌内一款,各卫所指挥千百户二十五岁以下告入武学者送司案候季考,隆庆二年,据旗手等卫指挥张文等连名具呈本部会议:将十五岁以上,二十二岁以下幼官,不系江操及堂弟、叔侄借袭者具通状付送收学作养,今后如遇各官袭替回还,武选司会同武库司官从公拣选,除年大不堪作养听付验发外,如有年十六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气质清秀及稍知文理、谙晓骑射者即准送学,候季考定夺。又据《明会典》卷一五六

5、《武学》载:成化十三年题准:各营总兵官会同提督内外官员与都指挥、千百户、镇抚,除坐营掌号头把总掌印不动,其余选年二十五岁以下一二百员与都督镇抚等官应袭儿男,俱送武学教习,嘉靖十二年题准,各都司卫所武职应袭儿男并幼官二十五岁以下、十五岁以上,俱照例考送各该府卫州县儒学肄业,嘉靖二十二年议准,各营各卫幼官二十以下、十五以上者,通查送学。其中照例应指照京卫武学例。  综合以上史料可知,明代幼官进入到京卫武学的年龄区间大致在十五岁至二十五岁之间。正因为此,当成化元年规定幼官及应袭子弟若有年长而难于读诵者,也可与都指挥等官一样,五日一

6、集听讲时,就有学者指出:都指挥等官因有职任在身,故行五日一集听讲,尚属合理;但幼官及应袭子弟仅因年长也行此制,显属放纵。  (二)武学幼官的在学年限  宋代武学规定:在学及三年,则具艺业,保明考试,以等第班行安排。未及格者,逾年再试,即在学三年,就可以参加毕业考试,分出等第高下,授予相应的职位;如果考试未及格,则不准毕业,需继续参加考试。而明代武学并没有学制规定,而是采取淘汰制。如《明史》卷七四载,京卫武学掌教京卫各卫幼官及应袭舍人与武生,以待科举、武举、会举,说明京卫武学幼官可以参加科举、武举以及会举,而科举是三年一次,武

7、举是六年一次,弘治十七年改为三年一试,渐成定制。会举应指举荐为官,时间不定期。成化初申定武学教条时,允许在学幼官,有策略精通,弓马熟闲者,从公礼荐赴部,会官试验,奏请任用,若积累至于能专其业,可以为将或坐营、把总、守备者,不次擢用。可见幼官从进入武学到授予具体的职位,并未有确切的学制规定,但实际有最长在学年限,应为十年,超过十年,怠于进学则会被黜退。如幼官武生考验累居优等者,十年一次,本部会同总兵官举送,各营各卫遇有坐营、把总掌印军政员缺相兼选用,其余尽行黜退别选。成化二十二年,兵部也上言:请会各营总兵官,择其策略、弓马优者

8、一二十人,送各营各卫俟有坐营把总及掌印军政员缺以次补之,余十年以上不堪作养者,宜悉黜之,上是之。  二、武学幼官的及入学标准  (一)  武学幼官应于幼官营,据《明史职官五》载:又有围子手、幼官、舍人、殚忠、效义诸营,俱附五军营中。可见幼官是来自五军营中的幼官营,而幼官营的确切含义,应该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