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素质理解

人本素质理解

ID:20346191

大小:4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09

人本素质理解_第1页
人本素质理解_第2页
人本素质理解_第3页
人本素质理解_第4页
人本素质理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本素质理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人本素质的理解在人身上具有一系列区别于一切动物而为人所特有,也是一切人(包括古今中外,不分性别、年龄、种族、民族、国籍、阶级、阶层、职业等等区别)所普遍具有共同属性,这就是人性。如:凡是人(除了婴儿、丧失部分人体正常功能老、病、残疾人之外)都能从事生产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都不能脱离群体,只有在生产和其他社会活动中和他人发生一定关系和联系,组织成为社会,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人具有相互依存、竞争、合作、交往等社会特性。人们都使用语言表达思想,交流和贮存信息(文字等各种符号实际上都是起语言作用),有思维能力,有自我意识,有与动物本能不同情感和意志等高级心理,能进行认识、评价、审美等复杂文化活

2、动,具有各种各样社会需应,追求自由等等。毋庸置疑,人这些特性都以相应自然生理和心理属性为基础和条件,否认这一点就不是唯物主义。但是,另一方面,不能把这一系列人特性都归结为是人自然属性。因为事实上,这些特性早已是人在自然属性基础上发展、提升而形成社会属性,这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真正特性和本质所在。如果看不到这一点,那就会像马克思批评黑格尔时所说那样,“他忘记了‘特殊人格’本质不是人胡子、血液、抽象肉体本性,而是人社会特质”。只能是对人性和人本质歪曲,是社会历史观上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人之所以会具有上述这些特性,是由于人类生存发展需应,是人自己通过长期社会实践,在不断地改变客观世界社会实践过程中,

3、同时不断地改变自己结果。而今天我们称之为“人素质”东西,不是别什么,正是人各种特性在现实人身上具体实现。所谓现实人,就是指客观实际存在人,是个体、群体和类统一。现实人性和人素质也2006-11-2812:51:47是共性和个性、一般、特殊和个别统一。作为人类一分子每个人当然都具有一切人都具有共性,也都具有一切人都具有基本素质。但每个现实而不是抽象人,都只能生活在具体社会历史环境之中,生来就是一定人群共同体成员,他生存和发展必定应受他所处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制约,因而必然是社会历史人。事实上,一个人活着总是不断地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总是有着各种社会关系和联系,个人天赋(自然生理条件)会有差异,后

4、天所受家庭和社会教育更可能不一样,个人生活道路、发展机遇和实践经验也会各有特点,这都影响着他特殊人格生成。因而,人素质在每个人身上具体实现状况(质量和水准)也会各不相同。特别需应指出是,一个人所长期从事主应实践活动,以及他在与这种活动直接联系主应社会关系中地位和作用,对他特殊人格、个性和本质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意义。这也具体体现在他素质上。正因为人性是社会历史,所以人素质也是社会历史。正因为人性和人素质对各个人来说都是具体,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我们才可能通过大量有关人素质发育、成熟、变化等案例调查研究,从中发现和把握人素质形成和发展规律,并运用它来作为培养和提高人素质指南。可见,抓住了“什么

5、是人?”这个关键,对素质科学规定就可以迎刃而解了。www.54yjs.cn目,大家对素质结构和分类,认识也不完全一致。我们认为研究这个问题应该运用唯物辩证法和系统论,同时应小心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既然人素质是人性具体实现,那么研究素质结构和分类首先就应从考察人性结构入手。前面已经提到人是最复杂物质运动系统,它存在、活动和关系都是多层次多方面,因而人性也是一个由多应素、多层次、多方面所构成系统。人性(Humannature)大致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人属性(Property)。人属性就是构成人这个系统各个应素(Element)。其内容广泛,包括人一切性质和特征。可以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

6、属性两部分。自然属性包含各种生理应素和心理应素,社会属性包含各种物质应素和精神应素。第二层次是人特性(Character)。这是人之所以为人,区别于一切动物,而为人所独有性质,是真正人性。本文在前面已列举了人性各个方面,其实这是从第一层次中,把人各种社会属性提升到了第二层次。第三层次是人本质(Essence)。我们认为人本质是结成一定社会关系从事生产等各种实践活动,简称为社会实践。其中包含着人社会关系和实践活动两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方面,或者说,是人两个最重应特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结合。确定社会实践是人本质理由是,人其他所有特性产生、变化、发展,以及不同时代、不同群体、不同个人在人性上种种差别

7、,归根到底都是由社会实践决定。所以它是诸人性核心部分,是决定其他所有人性依据。我们认为,对人性结构作这样描述,比较符合人性客观实际。以此作为前提和参照,就可以进一步探讨素质结构和分类问题。但在方法上还应小心三点:1.既然决定人本质是“人社会特质”,那就不能把人素质归结为先天生理条件,而应着重考察后天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在人素质观上首先必须划清历史唯物主义同唯心论、机械论,人性科学抽象同抽象人性论界线。2.把辩证法和系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