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脊竹蝗的危害特性及其防治

黄脊竹蝗的危害特性及其防治

ID:20350014

大小:5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2

黄脊竹蝗的危害特性及其防治_第1页
黄脊竹蝗的危害特性及其防治_第2页
黄脊竹蝗的危害特性及其防治_第3页
黄脊竹蝗的危害特性及其防治_第4页
黄脊竹蝗的危害特性及其防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脊竹蝗的危害特性及其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黄脊竹蝗的危害特性及其防治(专业:农推硕士林学方向,姓名:李秀君,学号:jz200929)摘要:黄脊竹蝗为川南毛竹林区主要害虫,通过本文了解它的各虫期(态)危害特性,并就发生趋势预报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对其进行综合防治和维护毛竹林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关键词:黄脊竹蝗;成虫;跳蝻;危害特性HazardpropertiesandComprehensivepreventionofCeracriskiangsuTsaiAbstract:CeracriskiangsuTsaiisthemainpestsofkawaminamiPhyl

2、lostachysheterocyclacv.Pubescensforestryarea.Throughthispaperunderstanditsvariousinsectperiod(state)hazardpropertiesandgivesomeadviceonissuingsomeinterrelatedquestionspestforecastingduringithappens.Carriesonthecomprehensivepreventionandcontrolandmaintenanceofstabilityand

3、sustainabledevelopmentbambooarediscussed.Keywords:CeracriskiangsuTsai,Theadult,Thenymphofalocust,Hazardproperties前言黄脊竹蝗(CeracriskiangsuTsai)俗称竹蝗、蝗虫、蚱蜢,直翅目,蝗科,约40种,是我国南方竹子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而以毛竹(Phyllostachysheterocyclacv.Pubescens)最为其所喜爱。竹蝗为历史性大害虫,当其大发生时,使大片竹林枯死,造成严重损失,在食料缺乏时,还可为

4、害水稻及玉米等农作物。竹蝗大发生时,连绵数十里竹山一片枯黄,造成毛竹生长不良或枯死。被害死竹外表呈现紫褐色,茎内积水,纤维败坏,毫无利用价值,用以烧火都不易燃烧或火力不旺。现在中国每年仍有数万公顷毛竹林受到黄脊竹蝗危害。1竹蝗的生物学习性及生活史1.1竹蝗的年生活史该虫每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越冬卵于四月底五月初开始孵化,孵化期可延续到6月上旬。初孵跳蝻有群聚特性。7月下旬为成虫期羽化盛期,8月下旬为产卵盛期,产卵可延续到10月初,并陆续死亡。1.2形态特征1.2.1成虫身体主要为绿色,翅长过腹。雌虫体长31—40mm,平均33m

5、m,翅长30—33mm。雄虫体长39—35mm,翅长24.5—25.6mm。触角雌虫长23mm,雄虫25mm。额顶突出如三角形。由额顶至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显著的黄色纵纹,愈向后愈大。触角末端淡黄色,前翅前缘及中域黄褐色,臀域绿色。后足腿节黄色,键有黑色斑点,两侧有“人”字形沟纹排列很整齐,胫节瘦小,表面黑绿色,有刺两排,外排14个,内排15个,刺基部浅黄,端部深黑,腹部11节,背面紫黑色,中央脊起部分颜色浅黄,腹部黄色。1.2.2卵长椭圆形,梢弯曲,一端梢尖,赭黄色,有蜂巢状网纹。卵长6—8mm,宽2—2.5mm。卵块园筒形,长19—28

6、mm,宽6.5—8.6mm。1.2.3跳蝻1.2.3.11龄蝻:初孵化时为浅黄色,约经4小时后,即变为黄、绿、黑、褐相杂的麻色。头灰色,额顶突出如三角形。复眼深灰色。触角尖端淡黄色。后腿有浅黄色的条纹。前胸背板前端中线的两旁各有一个四方形黑斑。背板侧面,也各有一个较小的黑斑。后胸背板两侧各有一个大黑斑。体长9.8—10.9mm,平均10.2mm,触角13—14节,长4.1—5.2mm,平均5mm,前胸背板后缘不向后突出,几乎呈一直线。翅芽不明显,仅中、后背板两侧后缘微微有点向后突出。1.2.3.22龄蝻:体色较1龄为黄,尤以胸部背板及腹

7、部背板中线色最黄,体长11—15mm,平均12.1mm。触角18—19节,长6.2—7.2mm,平均6.8mm。前胸背板后缘仍不向后突出。前后翅芽向后突出较为明显,在扩大镜下可隐约看出数条翅脉。1.2.3.33龄蝻:体色大部分黑黄。头、胸、腹背面中央黄色线更为鲜艳,沿此线两侧各有一黑色纵纹;此纹的下面又为黄色,体长14.9—18mm,平均16.4mm,触角21节,长8.3—9.6mm。平均9mm。前胸背板后缘略向体后延伸,将中胸的一部分盖住。翅芽显而易见,前翅芽呈狭长片状,后翅芽呈三角形片状,较前翅芽为宽,翅脉较易看清,翅芽并不翻折于背

8、面。1.2.3.44龄蝻:体色与3龄楠相同,体长20—24mm,平均21.6mm,触角23节,长12—13.7mm,平均12.6mm。前胸背板后缘显著地向后延伸,将后胸一部分盖住。前后翅芽翻折于背面,前翅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