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点梳理(应试精华版)

语文知识点梳理(应试精华版)

ID:20350212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2

语文知识点梳理(应试精华版)_第1页
语文知识点梳理(应试精华版)_第2页
语文知识点梳理(应试精华版)_第3页
语文知识点梳理(应试精华版)_第4页
语文知识点梳理(应试精华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知识点梳理(应试精华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语文知识点梳理(应试精华版)第二h教$育x资7源1网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1)拟人手法  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作用: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作用: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

2、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3、)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悬念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六、描写

5、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

6、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

7、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4.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5.

8、文章内容(中心)?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6.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  知识点知识点语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