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明代杂剧

第六章 明代杂剧

ID:20354123

大小:529.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10-09

第六章 明代杂剧_第1页
第六章 明代杂剧_第2页
第六章 明代杂剧_第3页
第六章 明代杂剧_第4页
第六章 明代杂剧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六章 明代杂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明代杂剧的流变各节内容明代杂剧概况第一节明初杂剧第二节明代中后期杂剧第三节徐渭及其讽世杂剧明代杂剧概况明代戏曲两大部类:杂剧和传奇。明代杂剧的艺术成就、地位和影响既不及蔚为主流的明传奇,也不如元杂剧。据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统计,明代有姓名可考的剧作家100多人。剧目523种,现存180多种。明代杂剧选本有:沈泰《盛明杂剧》收60种.孟称舜《古今名剧合选》,元代34种,明代22种明·赵琦美编《孤本元明杂剧》144种。明初、前期杂剧不景气,中叶以后发生转型。明代杂剧在承前启后的流变过程中独树一帜,担负着反映时代情绪的

2、历史使命。第一节明初杂剧题材狭窄。歌功颂德、宣扬封建礼教的倾向加重。“亲王之国,必以词曲七百本赐之。”(李开先《张小山小令后序》)使宫廷派剧作家应运而生,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剧几乎垄断了杂剧剧坛。宫廷派剧作家有:皇室二朱,明初十六子宫廷派杂剧的主要类型:喜庆剧.道德剧.神仙剧明初杂剧艺术体制:超越了四折一楔子的通例,打破一人主唱的僵化格局,轮唱合唱,南北曲融入一折,这都为明中叶后杂剧的南曲化奠定了基础。一、皇室二朱:朱权、朱有燉(一)朱权(1378~1448):朱元璋第17子﹐号丹丘先生等。世称宁献王。认为戏曲乃盛世之声,

3、太平之象,必然导致其杂剧题材的狭窄。杂剧《冲漠子独步大罗天》以丹丘真人成仙自慰;《卓文君私奔相如》,由一位皇家子弟写在贞节观念愈演愈烈的明代,具备一定进步意义。语言兼古朴工丽于一体。朱权的《太和正音谱》1398年著。兼戏曲史论和曲谱为一体。分戏曲体式15种,杂剧12科,收录、品评了金董解元以下、元和明初的杂剧与散曲作家203人。《太和正音谱》的曲谱部分﹐依据北曲12宫调﹐分类列举每种曲牌的句格谱式,共收335支曲牌,是现存最古的北杂剧曲谱。後来明清人的曲谱中北曲部分都是以它为依据的。皇室二朱:朱有燉朱有燉(1379—14

4、39):号诚斋,明太祖之孙,袭封周王,谥宪,世称“周宪王”。工词曲,音律谐美。李梦阳《汴中元宵绝句》“中山孺子倚新妆,赵女燕姬总擅场;             齐唱宪王新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朱有燉是明代杂剧史上创作较多的作家,今存杂剧31种。另有散曲集《诚斋乐府》、诗文集《诚斋新录》。朱有燉的杂剧杂剧有三类题材.较好的有道德剧《香囊怨》、英雄剧《仗义疏财》。语言质朴、音律谐和。杂剧艺术成就:文词本色,音律和谐,注意调剂排场的冷热和歌舞的穿插,便于演出。体制的改革:突破一人主唱的限制,如《仗义疏财》中李逵与燕青有轮番对

5、唱、有二人齐唱。不纯唱北曲,多用增句,定场不念诗而念词。对杂剧的南曲化起了促进作用。二、明初十六子“明初十六子”的提法最早似出自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有“国朝一十六人”之说,其中包括王子一、刘东生、谷子敬、贾仲明、杨景贤等此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杂剧作家,然无“十六子”之称。有之,当自台湾曾永义先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出版《明杂剧概论》始,该书对上述十六人径自冠以“明初十六子”之称。参考:徐子方《杂剧史上所谓“明初十六子”辨析》贾仲明《萧淑兰》《升仙梦》。《录鬼簿续编》。杨讷《西游记》共6本24出。刘东生《娇红记》,2本8折

6、。第二节明代中后期杂剧嘉靖前后的杂剧在内容和做法上都有了创新,显示出深刻的思想性和战斗性。明末的杂剧也不乏警世之作,杂剧的南曲化蔚成风尚,缺点是过于案头化、文人化。从弘治、嘉靖年间开始,以王九思、康海为代表的杂剧创作发生了新的转机,到了万历前后更出现了以徐渭为杰出代表的杂剧创作高潮期,一大批境界不俗的作品脱颖而出。因此,明代中后期的杂剧创作有特色、有成就。明代中后期传奇转型的表现创作倾向:打破了风花雪月、伦理教化和神仙道化的偏狭局面,题材不断拓宽,思想渐次深化,张扬个性、愤世嫉俗的社会批判剧与伦理反思剧都较多。艺术体式:

7、大都是南北合套或者纯为南杂剧,北杂剧的纯北曲体式从总体上看已经终结;长短不定;有的无题目正名,即使有也是位置不定。艺术成就:中后期的部分作品如康海的《中山狼》徐渭的《四声猿》,孟称舜的《桃花人面》可以称之为传世之作,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一、王九思与康海的杂剧(一)王九思《杜甫游春》(又名《沽酒游春》)杜甫在长安城郊春游时四顾萧然,因而触景生情,对奸相李林甫的罪恶深为不满。典衣沽酒之后,杜甫竟然不受翰林学士之命,情愿渡海隐居而去。借大诗人杜甫的激愤,感个人之不遇,骂当道之黑暗,感个人之不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现实性,并开启

8、了明代文人案头剧的先河。《中山狼院本》开辟明代单折短剧体制。杜甫《曲江》(二首)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