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内好:何谓近代——以日本与中国为例

竹内好:何谓近代——以日本与中国为例

ID:20367606

大小:47.98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0-12

竹内好:何谓近代——以日本与中国为例_第1页
竹内好:何谓近代——以日本与中国为例_第2页
竹内好:何谓近代——以日本与中国为例_第3页
竹内好:何谓近代——以日本与中国为例_第4页
竹内好:何谓近代——以日本与中国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竹内好:何谓近代——以日本与中国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竹内好:何谓近代——以日本与中国为例一、近代的含义二、东洋的近代三、西洋与东洋四、重复与发展五、优等生文化六、人道主义与绝望七、在场外观看的看客与奋力奔跑的选手八、回心与转向九、辛亥革命与明治维新十、第三样时代一、近代的含义鲁迅是建设了近代文学的人。我们无法把鲁迅视为近代文学以前的人物。无论怎样对诸多条件打折扣我们都难以这样称谓他。(为了避免从概念出发,这里我们将保存近代这个词所具有的暧昧性)在鲁迅那里包含了很多前近代的东西,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只能说他的文学是以包含了前近代性的形式而存在着的近代性的东西。通过对鲁迅出现以后和那之前进行比较,这一点将清晰了然。在鲁迅之前,虽然产生过一些先

2、驱性的开拓者典型,但他们都孤立于历史之外。因孤立于历史之外,他们作为开拓者未能得到历史性的评价。使得这些先驱有可能被视为开拓者,盖始于鲁迅出现以后。就是说,原因在于,鲁迅的出现具有改写历史的意义。故新的人之诞生,以及与此相伴随的意识上之全面更新的现象在历史进程中发生,而自觉到这一点总是要在历史的一个时期过去之后。二、东洋的近代东洋的近代是欧洲强制的结果,或者说是这一结果引导出的后果,对此我们应给予大致的承认。所谓近代,是一个历史性的时代,如果不在历史的意义上使用这个词语,就将引起混乱。东洋在很早以前开始,欧洲尚未入侵之前,就产生了市民社会。市民文学的谱系可以追溯到宋(甚至唐代),特别是

3、到了明代,就某一方面而言,市民权力的发展几乎到了足以打造出与文艺复兴时期相近的自由人类型的程度(明代的市民文学深深影响了日本的江户文学),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断言这种文学与今天的文学之间不存在中介环节而直接地前后相续。今天的文学是建立在这些过去的遗产之上的,这个事实是无法否定的,但是与此同时,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对这些遗产的拒绝构成了今日的文学的起点。,毋宁说,这些遗产得以被作为遗产加以承认,即传统得以成之为传统,是需要经过某种自觉的,而催生了这种自觉的直接契机,乃是欧洲的入侵。当欧洲将其生产方式、社会制度,以及与此相伴随的人的意识带进东洋时,在东洋此前不曾存在过的新事物得以诞生。

4、恐怕欧洲并非为了这个新事物的诞生而将其生产方式等带进东洋(当然,现在情况不同),但结果却变成了这样。欧洲对东洋的入侵,是出于资本的意志,投机性的冒险心理,还是出于清教徒的开拓精神?或者是什么自我扩张的本能所使然?对此我并不清楚,但是,欧洲有着支撑这一切扩张理由的根本性的要素,它使得入侵东洋成为必然,这一点毫无疑义。我感到这根本性的要素似乎与我们称之为“近代”的这个东西的本质深深纠缠在一起。所谓近代,乃是欧洲在从封建社会中解放自我的过程里(就生产方面而言是自由资本的发生,就人的方面而言是独立平等的个体人格的成立)获得的自我认识,近代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环节,它要求主体把区别于封建性质的自我

5、作为自我来对待,并在历史中把这个自我相对化。说起来,欧洲之所以得以成之为欧洲,是因为它处于这样的历史过程;而历史本身之所以得以作为历史而成立,也是因为它在这样的欧洲里面。历史并非空虚的时间形式。如果没有无数为了自我确立而进行的殊死搏斗的瞬间,不仅会失掉自我,而且也将失掉历史。如果欧洲仅仅是欧洲,它就不再是欧洲。通过不断自我更新的紧张,它顽强地保存着自我,历史上的诸多事实昭示了这一点。“无法怀疑怀疑着的自我”这个近代精神的根本命题之一,正是植根于自我被置于这一紧张状态下时人们的心理,这一点恐怕是难以否定的。欧洲在根本上是自我扩张性的(暂且不论这个自我扩张的内容是什么),一方面它作为对东洋

6、入侵的运动而得到体现,我们可以确认这一点;(另一方面,他们又生出了美国这个逆种。)这是欧洲自我保存运动的表现。资本欲求市场的扩张,传教士自觉到扩展神圣之国的使命。他们试图通过不断的紧张而成为自己。欲确立自我的永不间断的运动使自己无法局限于自己之内。为了使自我成为自我,必须甘冒失去自我的危险。一旦获得解放的人,很难再回到以往那个封闭的硬壳中去,他只有在运动过程中才能确保自己的存在。这正是所谓的资本主义精神。这个精神在向时间与空间扩展的方向上来把握自己。就这样,进步的观念,与此相关,还有历史主义的思想,到了近代欧洲才开始建立起来,它们直到19世纪末都不曾受到过怀疑。欧洲为了得以成为欧洲,它

7、必须入侵东洋,这是与欧洲的自我解放相伴随的必然命运。遭遇到异质的对象,自我才能得到确立。欧洲对东洋的憧憬虽然古以有之(不如说欧洲自身本来是一种混沌不清的存在),而这种入侵形式的运动却是近代以后的事情。欧洲对东洋的入侵结果导致了东洋资本主义化现象的产生,它意味着欧洲的自我保存=自我扩张,因此,对于欧洲来说,它在观念上被理解为世界史的进步或理性的胜利。入侵的形态最初是征服,接下来变为要求市场的开放,或者人权与信教自由的保障,以及借款、救济、教育和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