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知识精讲

高二语文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知识精讲

ID:20384390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2

高二语文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知识精讲_第1页
高二语文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知识精讲_第2页
高二语文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知识精讲_第3页
高二语文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知识精讲_第4页
高二语文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知识精讲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知识精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二语文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知识精讲m第&二w教3育资G源A网  诗三首《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论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诗三首《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论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三位诗人的相关文学知识。  2、学习三首诗的主旨及艺术手法。  3、初步掌握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三.高二语文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知识精讲m第&二w教3育资G源A网  诗三首《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论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诗三首《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论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二.学习目

2、标  1、了解三位诗人的相关文学知识。  2、学习三首诗的主旨及艺术手法。  3、初步掌握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三.知识归纳总结  1、高启(1336~1374),明代诗人。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因自号青丘子。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给。后被朱元璋借苏州知府魏观一案腰斩于南京。高启为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其诗雄健有力,富有才情,开始改变元末以来绮丽的诗风。反映人民生活的诗质朴真切,富有生活气息。吊古或抒写怀抱之作寄托了较深的感慨,风格雄劲奔放。

3、是明代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  2、赵翼(1727~1814),清代诗人、史学家。字云崧,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赵翼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乾隆三大家”。所著《瓯北诗话》,系统地评论李白、杜甫等十家诗,重视诗家创新,立论比较全面、允当。赵翼存诗4800多首,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或嘲讽理学,或隐寓对社会的批评,或阐述一些生活哲理,颇有新颖思想。赵翼的文学著作有诗集53卷及《瓯北诗话》。史学著作有《二十二史札记》等。  3、林则徐(1785~1850),清末政治家。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谥号文忠。晚号竢村老人、竢村退叟、七十二峰

4、退叟。林则徐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嘉庆十六年赐进士。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文学作品有《云左山房诗钞》等。  四.课文分析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诗的开头描写所看到的景色:长江从万山丛中呼啸东下,锺山似蟠龙乘风西上。江山形胜,使诗人想起当初秦始皇曾在此地埋下金玉杂宝,以镇压金陵的“天子之气”

5、,但徒劳无功,金陵依然“王气”旺盛,今天又成了新建立的朱明王朝的京城。接着笔头一转,写诗人自己的心绪和感慨。诗人说自己本是为了排遣胸中的“郁塞”而在酒后登台眺江的。建国之初,气象更新,何来愁思?读完全诗,便不难明白,他是从历史的教训而生忧患。“荒烟落日”的远景使他引发“苍茫万古意”,石头城下的涛声使他想起了三国、六朝的旧事。当年南朝陈后主君臣曾以为“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后来却成为北军的阶下囚。三国吴主孙皓迷信“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的谣传,带了王室及后宫数千人要去洛阳称帝,结果途遇大雪,士卒怨怒,只好返回。过了九年,晋军伐吴,吴在长江险要之处设置铁链,横

6、锁江面,可是依旧挡不住进攻,孙皓只好出城投降。如今自三国东吴建都以来的六朝宫殿,都已杂草丛生,残败破落,那些妄想凭藉长江天险割据一方的“英雄”,只能让血流如潮,给百姓带来灾难,而一无所得。  最后四句又回到现实,诗人庆幸躬逢盛世,歌颂“圣人”朱元璋平定天下,与民休息,从此可以四海一家,不再因长江分割南北而起干戈。联系全诗主旨,这与其说是诗人对现实的歌颂,毋宁说是诗人对国家的期望。居安思危,新建起来的明朝会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呢?所以这四句声调是欢快的,但欢快中带有一丝沉郁的感情:心境是爽朗的,但爽朗中蒙上了一层历史的阴影。既豪放伟岸,又沉郁顿挫。  全诗气势豪放,音韵铿锵,舒卷自如,纵横随意。

7、  《论诗》  赏析一:  赵翼在《瓯北诗话》中对李杜的评价是很高的,而且此诗中也没有对李杜的不敬意,只是诗歌要创新,而且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诗人,不能因为有了李杜,诗歌便不再发展,只能是不断发展,才能不断创新。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此诗就体现了这一点。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以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