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联想亏损题目出在文化磨合上

柳传志:联想亏损题目出在文化磨合上

ID:20410270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3

柳传志:联想亏损题目出在文化磨合上_第1页
柳传志:联想亏损题目出在文化磨合上_第2页
柳传志:联想亏损题目出在文化磨合上_第3页
柳传志:联想亏损题目出在文化磨合上_第4页
柳传志:联想亏损题目出在文化磨合上_第5页
资源描述:

《柳传志:联想亏损题目出在文化磨合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柳传志:联想亏损题目出在文化磨合上  尊敬的唐英年司长、苏泽光主席,各位领导和佳宾,在我的印象中,香港的企业家和内地企业家如此大范围的交换还是第一次,我衷心的祝贺本次会议开的好,我的题目是联想和中国的改革开放,联想在中国算是民营企业中成立比较早的,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全进程,我就拿联想来讲事,谈中国改革开放,联想和中国的关系,如何发展起来的。  由于拿联想说事,我就简单的将联想的情况先容一下,联想在1984年起家的时候,就是在传达室中,由11名科技职员成立,我在中国科技院,在传达室中办起了联想,现在的联想大概是这样的(PPT)范围。  现在的联想结构包括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联想团体是大家

2、都知道的卖电脑的联想团体,我们是靠这间公司起家的,它是1994年在香港上市的。神州数码是从联想团体中分出来的,2001年的时候,我们就办了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先有子公司后有母公司,后来又办了两个投资公司,一个是VC和PE,在国内都是属于顶级的PE和VC公司,还有一间有范围的房地产公司。  下面的五间企业,包括神州数码,都是独立运营的,实在不是说用事业部的方式,而是独立的运营,做自己的业务,我除对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负主要的责任,同时也担负联想团体的董事长,也是临时担负,我就将情况先容完了。  在中国民营企业的眼中,中国的改革开放实际上是分成两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从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

3、到九十年代的中期,在当时一切旧的制度全都乱了,新的制度还未建立起来,可以说是一片混乱。  三种不同类型的企业,有三种不同的生存方式。当时的国有企业和主要的企业都是国有的,是在国家计划内的,当时都是懵懵懂懂,并没有感觉到未来会是怎样的,因此就固步自封,不知道后面将会对他们产生怎样的危险,当时的外资和香港的企业家到大陆投资或是美国的企业到中国来,更是懵懵懂懂,由于当时是比较混乱的情况,我想在那个时候,香港的企业家到中国投资的多半是赔本的为主,当时的民营企业和个体户,有的是利用政策变化起来的,例如利用批文和外汇转换捞到第一桶金,假如不能及时的调剂,被历史的车轮甩掉,当时有一批民营企业,特

4、别是制造业还是希看努力的往做,当时不能踩红线,不能犯大的错误,还要努力的向前走,要学习甚么是市场,了解甚么是管理,这是非常困难的。  当时我记得,我在中国给国外企业做代理的时候,给IBM、HP做代理的时候,学到了甚么是市场等等,我本身是技术职员出身,因此非常希看有自己品牌的电脑,当时在中国由于拿不到生产的批文,我们是在国家计划外的企业,因此我们在香港办了香港联想和香港的朋友合作,在柴湾有十几个人,后来生产主机板越来越好,就参加了国际展览会,此时国内计划部分的领导同道参加美国纳斯维加斯展览会的时候,看到还有中国大陆人在香港做的企业,才承认了我们,给了生产批文,因此我们就打回了国内,这

5、就是当时的情况。  当时中国很多好的民营企业就是利用这样的机会,利用国有企业还是懵懵懂懂,利用外资企业不知道如何做的时候,努力扩大我们的地盘,站稳脚根向第二个阶段发展。  第二个阶段就是九十年代中期到中国预备加进合作了,联想当时也碰到了极大的困难,我们就想不明白,在资金、管理、技术远远没法跟他人竞争的时候如何做,我们当时非常的痛苦,开了一个月的会,好在想的不是比他人差,而是想本身有甚么不对,就将做的不好的地方完全的检讨,然落后行大范围的改造,将组织架构,销售模式做了大范围的改动,而且选了29岁的年轻人就是杨元庆,就是今天联想团体的CEO,当了电脑部的总经理,开始了新的征途。  在1

6、994年的时候,开始重新调剂的时候,当时我们在中国的市场占3%,主要的市场都是外资企业占有,到2001年的时候,在中国企业占了27.5%,其中有很多的故事,我们究竟是如何发展的,确切没有得到国家任何的优惠和好处,具体的说,实质上对行业还是进行了深进的研究,由于时间有限,我举一个例子。  例如电脑行业,它的主要本钱在于元器件,例如CPU、内存、硬盘等等,本钱占了84%,由于行业发展的快,元器件更新换代的快,因此库存的时间要特别的短,由于新的元器件出来后,旧的元器件就不值钱了,例如1996年7、8、9月电脑中的CPU由16美元三个月降落到2美元,因此库存时间一长的话,未卖出往,本钱就会

7、大幅度的上升,当我们将此弄明白后,就用了一系列土的办法,如何努力的缩短库存时间,解决供给链的题目。该题目一解决后,我们在中国就远远领先了,当时的外企固然有比较好的手段,但是总部在美国和欧洲,反映不了这么快,中国的同行还懵懵懂懂不知道如何做,当年我们六次降落,使得本钱上的上风充分的发挥出来,占据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也有很好的利润。后来抓紧时间进行了ERP的改造,使得公司又上了一层楼,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到了2002年就开始降落,一直降落到2003年占到中国市场的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