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舞蹈教学中审美教育

浅析舞蹈教学中审美教育

ID:20414470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1

浅析舞蹈教学中审美教育_第1页
浅析舞蹈教学中审美教育_第2页
浅析舞蹈教学中审美教育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舞蹈教学中审美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舞蹈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本文探讨了舞蹈的美学特征,阐述了舞蹈的审美价值和美的表现方法。从美学的角度探讨了舞蹈教学中怎样运用审美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以及舞蹈教学中实施美育的目的任务和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舞蹈教学的美育教育作了初步尝试。关键词:舞蹈教学审美教育1、前言美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体,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统一起来,并以感情活动带动整个心理活动,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的。作为审美对象的舞蹈动作,其内部充满了极为丰富的美学因素,本身就渗透或唤起人们的美好情感。舞蹈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2、通过审美活动发展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的能力,发展形象思维,陶冶情操,使舞蹈成为满足人们精神愉悦的形式和内容,这正是当今舞蹈教学的价值所在。2、舞蹈动作的美学特征2.1形态美形态即姿势,架势,造型。舞蹈动作中的形态有动、静之分。动态是指动作过程中肢体在空间完成动作时的瞬间形态或构成的各种图形。静态是指表演中动作与动作之间短暂相对静止的形态造型。动态有快慢之分,大小之别。快的动作如烟云翻滚,慢的动作似老鹰在空中盘旋。大动作肢体舒展,小动作裹缩肢体,动作在快慢,大小的交错变化中充分展示了舞蹈动作的形态美。静态有高低之分,,俯仰之异。高动作如青松立顶,低造型似虎卧草丛,俯

3、的动作似潜海寻珠,仰的动作如睡卧云海,动作在动或静的表现过程中,形成了连续不断的画面,塑造出千姿百态的形象,展示了舞蹈动作造型美的特性。2.2力量美力量即舞蹈中的劲法和力度。民族舞蹈中讲究“劲力顺达”,富有“寸劲”。发力时要求“起于腿,发于腰,催于肘,达于手”,协调顺畅,力点清晰,富有一种“阳刚之美”。太极拳“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富有一种“阴柔之美”。许多动作讲究发力刚猛纯透,力而不僵,充实的劲力,寓美于劲健之中。2.3神韵美“神韵”是演练者意向情趣的最高层次,一招一式均与“神”相配合。“神”即眼神,动作演练中,神随形转,形随意动,意发神传,含而不漏,使整个动作协调富

4、有生气。舞蹈动作要求气脉不断,连绵相属。“形断意连”,“势断气连”,“劲断意不断,意断而神连”,这是舞蹈形质与神气最奇妙的连接。没有哪一项目有如此统一完美、风格独绝的特色。舞蹈的动作形式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和美好的回味,甚至整个演练使人终生难忘。舞蹈给人以神韵的回味,又以得“神韵”的追求要求自己,是人们社会生活中对美的一种积极追求。3、舞蹈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3.1教师要创造美感的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自己应首先具有一定的审美观念,确审美教育的内容、意义以及与舞蹈教学的关系,善于从教材中感受美、提炼美,将大量美的因素融入到学生掌握舞蹈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去。使美的因素成为

5、学生掌握舞蹈动作的特殊工具。所以,教师就要不断创造美感的条件,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而没有美感的话,很难在教育对象的精神上发生效力。因此,舞蹈教学过程中,作为学生直接知觉和感觉对象的体育教师,必须十分注意精神状态、仪表、语言、动作的准确性,这对学生将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要给学生以美的感觉,教师的讲解要达到美的效果,精神饱满,声音宏亮,语言不仅应当富有内容,而且要清晰、形象、生动,活跃学生的学习情绪,把学生带到美的境界之中。教师的示范动作也应做到准确、熟练、优美,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起到动员、鼓舞的作用。示范时,强调动作规格,突出劲力和精神。使学

6、生在学习动作一开始就建立起正确的完美形象,跃跃欲试,由欣赏羡慕到理解实践,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3.2培养学生正确的鉴赏美的能力,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鉴赏美的能力,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美以及美的具体内容。青少年对美的向往和要求是尤为强烈的。他们希望向美的方向发展,用美来丰富自己的生活,这些是正确的现象,关键是教师怎样引导学生选择美。真正的美应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外形美表现在舞蹈课中有许多具体的内容和要求,如舞蹈动作的优美形态造型,舞蹈中的劲和力度等。舞蹈广阔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千百年来,舞蹈作为民族的文化传统,不断发扬光大,具有

7、鲜明的时特征。在舞蹈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向学生灌输舞蹈精神的真正内涵,使青年学生按此修养身心,规范举止,评善恶,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鉴赏美的能力,主要指培养学生对事物鉴赏和评判能力,使他们能够辨别事物的美和丑,鉴别美的种类和美的程度,从而起到发展形象思维的作用。教师就要结合教学实践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提高他们对动作的鉴赏、思维、想的能力。教师在讲授新动作时,如果只有一般的解释和简单示范,学生仅了解动作的外部形象,进行机械的模仿,就不能成鉴赏美、表达美的能力。教学的效果就会受影响。因此,教师了把动作的要领、动作之间的相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