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专题教案《对联》教学设计

对联专题教案《对联》教学设计

ID:20415770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3

对联专题教案《对联》教学设计_第1页
对联专题教案《对联》教学设计_第2页
对联专题教案《对联》教学设计_第3页
对联专题教案《对联》教学设计_第4页
对联专题教案《对联》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联专题教案《对联》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对联专题教案《对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  2.了解拟写对联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拟写对联。  教学方法  1.提问法。通过互动提问了解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程度,明白学生需要了解的知识,以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2.讨论法。本文拟写对联,应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小组达成共识,推出佳对。  3.竞赛法。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编拟对联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2、。  教具准备:  相关对联的照片、图片、投影仪、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幻灯片1)课题《对联》  一.导入:  (幻灯片2)花絮:对联与高考  20世纪30年代初,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在一次国文考试中,别出心裁地出了一道“对联题”,题目是上联“孙行者”,要求学子按照对联的写作格式,答出下联。“孙行者”是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别名。许多考生见到这样一个“怪题”,大惊失色。为难之余,只好搜肠刮肚地在《西游记》中苦寻答案。于是,有的对“猪八戒”,有的对“沙和尚”,还有的对出了“牛魔王”。更有的考生对此题大为不满,一怒之下写出

3、了“王八蛋”。自然,这些答案只能得“零分”。据说,只有一名考生以答出“胡适之”得了满分,但这并不是标准答案“祖冲之”。阅卷教师认为,“胡适之”虽然比不上“祖冲之”完美,但也说得过去。“胡”、“孙”都是姓氏;“适”、“行”都是动词;“之”、“者”也都是虚词。  (幻灯片3)第一副对联  相传对联起源于五代时蜀主孟昶的桃符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2.(幻灯片4)对联欣赏:  (幻灯片5)①岂无志者能成事,惟有福人能读书。(居士提供)  (幻灯片6)②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居士提供)  (幻灯片7)③山静松声远,秋清泉气香。  (幻灯

4、片8)④楼观沧海日,月映清淮流。  二、提问,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  1.请同学们谈谈对对联知识的理解。(对联的内容、形式等方面)  请学生说说自己对对联知识的理解,有关对联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能说多少说多少,一条也行,学生主动回答差不多了,再分发有关对联知识的材料。  2.结合分发的材料,学生自主学习对联的基本知识。  对联,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常见的有春联(含节日联)、门联(含行业联)、喜联、挽联、堂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联、杂类等。(蓝轩客)  3.(幻灯片9)对联的基

5、本知识  ①字数相等。一般情况下,在同一联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还须注意的是,上下联一般不能出现相同的字。  ②词类相当。即上下联相应部分要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具体地说,就是名对名,动对动,形对形,副对副,数量对数量,方位对方位。  ③结构相应。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动补对动补。  ④平仄相对。现代汉语中,凡属阴平和阳平的字都为“平”,凡属上声和去声的字都为“仄”。现代对联的平仄要求已没有古代那么严格,但还须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上联末尾一字用仄声,下联末尾一字用平声,即通常说的“仄起平收”。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是欣赏

6、、拟写和做好任何一种对联题的先决条件。(蓝轩客)  (还有不理解之处请学生提出)  (幻灯片10)生活中常见的对联——春联  参考:春联是春节时门上贴的对联。它的内容须体现春节喜庆色彩。除上下联外,还多了个横批,它对上下联内容作了高度概括。横批贴在门楣正中,面对大门,上联贴在大门右侧,下联贴在大门左侧。  (幻灯片11)春联示例: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三、学习拟写对联的要点:(有不明白之处看后提出)  (幻灯片12)拟写对联的要点  ①审题要细心。  要写出合乎要求的对联,不能忽视题干上明示或暗示的信息。例如:全国卷要求写春联,那么就意味着

7、所拟写下联内容须体现春节喜庆色彩和符合春联特点;浙江卷的题目要求是“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那么,给它的上联“学问藏今古”所对的下联就应体现出“图书馆”这一行业特色。  ②要合律工稳,联句要自然流畅。(见“对联的基本知识”)  ③善于联想和想象。  联想:如由花朵想到美人(相似),由“旧习”想到“新风”(相反),由“园丁”想到“桃李”(相关);由自然想到社会人生(具体与抽象)。  想象:如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方法,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生命,让天地万物充满灵性与情感,让人与自然心意相通。  ④注重意境。  要将一副对联当作一篇完整的文章对待,注意立意。

8、或情景交融,或隽永深挚,或入木三分。对联形式很重要,但不能只重形式而损害对联的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