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政治思想浅析及其意义

老子政治思想浅析及其意义

ID:20420942

大小:5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2

老子政治思想浅析及其意义_第1页
老子政治思想浅析及其意义_第2页
老子政治思想浅析及其意义_第3页
老子政治思想浅析及其意义_第4页
老子政治思想浅析及其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子政治思想浅析及其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老子政治思想浅析及其意义通览《老子》全文我们可以发现,在老子的思想里不争和退让是其重要的观点之一,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老子政治思想意义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一、老子政治思想浅析  (一)无为无不为的治世思想  无为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首先要解释无为和无不为的基本含义。无为并非字面上的无所作为之意,根据三十七章首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可以推断,无为应是顺应自然①而无人为之意,道只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发展着,但万物要根据道来生存,这就是二十五章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同时,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

2、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中的一应该也是道的意思。这样看来,无为用在万物就是顺应道而无人为,用在道则是顺应自身规律。无不为则可以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为没有什么是无所作为之意。如果说无为是一种效法自然的态度,那么无不为乃是无为的必然结果。  四十八章整章可以看作是老子对无为用在治理天下的论述。其中前两句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更印证了前面我所说的道只顺应自身规律,因为越是为道,对道的理解就越减少,最后就会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也就是最终还是要顺应道而无人为。以至于无为最终会怎样呢?接下来的无为而无不为就是最终的结果。治理国家也要这样依道而行或曰顺其自然,不要勉强,即四十八章原文所说的取天下常以无事,不

3、然最终就会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第五十七章也提到了以无事取天下,因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看起来多么像今天的小政府啊。  接下来的四十九章可以说也是对无为的一种诠释。该章大意是说圣人要顺应百姓的意志,不管好坏都要认真对待,这样就得到了善;同时,圣人要信任一切可信和不可信的百姓,这样就得到了信;圣人要治理天下,就要使天下百姓的思想归于浑朴,百姓就会听从他们的圣人,圣人就可以像对待婴儿那样对待百姓。为什么要这样呢,我想老子是认为让百姓都归于一种混沌的浑朴状态,圣人就可以统治好天下,也就是说关键还是在一个无为。  总结来说,道的要求就是无为,道本身要

4、无为,万物也要无为,这样才能达到无为无不为的理想状态。圣人治世就要做到第二章所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  (二)平等之理想  老子在七十七章说: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这句话并不是说天之道要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要损不足以奉有余,而是说人之道也要像天之道那样损有余而补不足。因为人道和天道在老子看来是相互对立的,由于天道才是万物之本,所以人道要向天道看齐。能够向天道看齐统治天下的则是老子笔下的圣人,圣人要治理天下则要按照七十七章开头所言:高者抑之

5、,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这样看来,在老子心目中人世间应是平等的,虽然也分统治天下的圣人和普通百姓,但至少在物质方面应是平等的,这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圣人做到了天道那样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就可以让自己更丰足,也就是八十一章所言: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已与人己愈多。  圣人既要做到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或曰损有余而补不足以达到天道,又要做到与百姓一样俭朴的生活,做到与百姓平起平坐,这就引出了老子说的三宝。老子在六十七章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则又引出了不争的政治思想。  (三)不争  通览《老子》全文我们可以发

6、现,在老子的思想里不争和退让是其重要的观点之一。六十六章曰: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就是说,圣人要统治天下就要做到不争,这样天下的人就不敢和他争夺了。八十一章曰: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两句也是《老子》  全文的最后两句,意思是说天之道要利万物,圣人之道要做的好但不能争功。第二章也有类似的思想表述: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意思也是说圣人不能自以为是,不要因自己的功绩而自居,这样功绩才能

7、永存。这种不争就是老子笔下的德,即第十章说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这不仅是一种德,更是一种玄德。值得注意的是,第五十一章跟第十章一样,都用了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作为结尾。圣人不争不仅是为统治天下的功绩长久,更是以道为典范而必然要做到的,三十四章说: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