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三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ID:20425732

大小:288.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0-13

高三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1页
高三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2页
高三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3页
高三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4页
高三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0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必修(Ⅲ)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要内容:一、百家争鸣二、儒学的兴起三、宋明理学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百家争鸣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补充)1、“百家争鸣”的含义春秋战国时期,各阶级、各阶层的知识分子从维护本阶级(阶层)利益出发,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诘难、批驳其他学说,以确立自己的学说,形成了学派、学说纷呈、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2、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1)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3、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礼贤下士

3、;“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4、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各家中,以儒墨两派最有实力,当时有“非儒即墨”之说。阴阳家(阴阳五行,解释天地运行)齐国的邹衍法家:源于春秋时的管仲、子

4、产,代表人物是战国时的商鞅、申不害,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白马非马太牛了)纵横家:著名的有苏秦(主张“合纵”,即六国团结抗秦)、张仪(主张“连横”,即瓦解六国的团结,使之分别奉事秦国)。这两类策士统称“纵横家”。杂家:战国至秦汉间杂揉各学派思想的一部分学者,代表著作为《吕氏春秋》、《淮南子》农家:战国时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补充资料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的生平: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尊“至圣”。自小

5、勤奋好学,受到良好的教育。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五十多岁担任司寇(最高司法长官)。后仕途失意,周游列国达十四年;晚年,从事文化教育活动: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晚年整理《诗》《书》《礼》《乐》《易》《春秋》,是为“六经”,即儒家的经典。2、孔子的贡献(1)思想:提出“仁”和“礼”:A、核心是“仁”的思想:“仁”者爱人;如何实行仁,要“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恢复“礼制”);主张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和民本思想B、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

6、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2)政治方面: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百姓“足食”,使国家“足兵”,取得“民信”;主张逐步改良;(3)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兴办私学,打破了教育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这与奴隶制“学在官府”、“礼不下庶人”的严格等级制度的教育有着质的区别,是划时代的进步。)教育名言:(4)整理文献:《诗》《书》《礼》《乐》《易》《春秋》,是为“六经”,即儒家的经典。3、孟子的思想:(1)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尊为“亚圣”(2)主要思想:A、继承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出“政在得民”,反对

7、苛政;B、将孔子“仁”的学说发展为“仁政”学说;C、发挥“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伦理观上主张“人性本善”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认为: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4、荀子的思想(1)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有两个学生,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2)主要思想:A、主张“仁义”和“王道”;B、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C、主张“性恶论”;D、提出“天行有常”(自然界的运行变化有其固定的规律)和“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

8、等唯物论思想。E、提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探究理解题:1、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人际关系的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B)练一练2、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