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苏南老大?-第1

谁是苏南老大?-第1

ID:20430991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0

谁是苏南老大?-第1_第1页
谁是苏南老大?-第1_第2页
谁是苏南老大?-第1_第3页
资源描述:

《谁是苏南老大?-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谁是苏南老大?

2、第1内容显示中 在中国广袤的版图上,可能再也找不出第二对城市,像“他们”一样同出一门,血肉情深;也可能再也找不出第二对城市,像“他们”一样明争暗斗,你追我赶。“他们”就是同位于江苏省南部,被人们俗称为“苏南模式”发源地的苏州和无锡。当全国范围的城市竞争拉开序幕的时候,过近的距离导致了两个城市对资源的激烈竞争。这种竞争又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逐渐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可以竞争的方面。江苏省自然不希望两颗“明珠”的内耗,他们想让这两颗明珠放出的光芒去掩盖其它省的城市,而不是遮住自己的眼睛。于是,

3、专家们苦心孤诣的规划摆上了政治家的案头:2002年1月18日,《苏锡常都市圈规划》经过了专家的论证,后又上报江苏省和国务院批准,正式开始实施。“十年磨一剑”,人们盼望着苏锡常地区能够结束无序的竞争和结构的雷同,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但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长镜头下的苏、锡历史上的无锡,几经辉煌。两次交通的大开发,确立了无锡作为长江三角洲经济中心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无锡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跻身中国城市领跑者的行列。但无锡的光环在20世纪末期却逐渐开始消逝了。“富得流油,脏得要命”—国务院领导的批评似乎预言了这

4、个城市的式微之像。先是牵涉中央神经的特大非法集资案的曝光,后是所谓“苏南模式”的日渐迷航,随后便是经济的停滞不前。虽然无锡在1998年GDP超过千亿,但一觉醒来,“领跑者”的地位已经被苏州、宁波等新兴城市替代。严峻的形势透过一组组资料摆在了人们的面前:1995年无锡和苏州的GDP只相差142亿元,而到了2001年,差额已经扩大到400亿元;更要命的是,自1995年以来,无锡的外向型经济一蹶不振,利用外资和进出口迟滞不前,大大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后劲,使得苏州在外向型经济上的相对优势转化为对无锡的绝对优势。无锡的城市实力

5、产生衰退是不争的事实。面对城市之间的竞争,无锡市的定位和功能直到20世纪结束时还未能明确。无锡作为经济中心城市所发挥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正在被周边其它城市蚕食。无锡的落后不单单存在于经济,而是凸显在城市的各个方面。为什么一个先进的城市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后进的地区?一个城市的地位是多么脆弱,哪怕一点点的失误和迟滞就能使城市几年、十几年、甚至永远翻不过身来。1992年,当时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被苏州市长章新胜流利的英语和深远的眼光征服的时候,便注定了这个城市将赶上一个脱胎换骨的发展机遇—“西装打领带”的时代将完全代替“草鞋加

6、烟袋”的时代。苏州和无锡相比,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区位优势是苏州的第一个“撒手锏”。苏州紧邻中国最大的现代化城市上海,就好比广东的深圳和东莞紧邻香港一样。苏州正好落在上海100公里都市圈的范围内,当浦东开发和外资大举投资中国的浪潮掀起时,苏州当仁不让地成为外资投资上海的敲门砖和大后方。1992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到苏州洽谈工业园地址的时候,从上海乘汽车,居然颠簸了三个多小时。漫长的旅程对于“一寸光阴一寸金”的现代电子信息产业可以说是最大的忌讳。新加坡无法再把园区的地址往西迁了,更不要说距离还多40公里的无锡了。于是

7、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在苏州城的东面扎下了根,并彻底改变了苏州在长江三角洲的地位。政策优势是苏州的第二个优势。不能否认,苏州先进的园区经验,凝聚着当地居民和官员的智慧。但没有国家全力的支持,苏州的工业园根本不可能发展得如此好。当李光耀在苏州建立了新加坡工业园之后,苏州的地位就不同于其它地区了。虽然只是一个地级市,却有了相当于计划单列市的经济权限,创建之初的新加坡工业园更是享有特区的待遇。苏州也成为少有的几个能牵动中央的城市。当众所周知的工业园矛盾激化的时候,中国高层毫不犹豫地向新加坡保证,全力支持苏州工业园的发展。正

8、因为当初有这样的政策扶持了苏州的起步,使得苏州终于能够“笑傲江湖”。苏州和无锡比,比来比去就是园区经济的优势。人们戏谑地称:苏州是“一招先,吃遍天”。园区经济的优势得益于区位和政策的优势,可以说是环环相扣。2001年据说是“全国学苏州”年。苏州的实力在短短的六年内,的确像一只浴火的凤凰,直冲云天。她那绚丽的“羽毛”,甚至让一向以老大自居的上海也平生几分嫉妒。2001年,苏州的GDP达到了1780亿元,名列全国第六。吸引外资达到72亿美元,只比上海少1个亿。但经济强市,并不意味着苏州已经是城市强人。一个城市的实力,还

9、取决于她作为城市的辐射和集聚功能。在这方面,现在的苏州还在起步阶段。人们也许忘了这样的事实:苏州所包括的那些令人羡慕的经济指标,其实是包含了五个县级市的“大苏州”。昆山、吴江、常熟、张家港、太仓,这五个虎虎生威的城市,只要少了一个,苏州的排名就会大大地倒退。在苏州2002年的GDP、吸引外资、自营出口额三大指标中,分别有67%、60%、50%是代管的县级市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