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济人假设看法

对经济人假设看法

ID:20445117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3

对经济人假设看法_第1页
对经济人假设看法_第2页
对经济人假设看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经济人假设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经济人假设的看法——20世纪中国“左倾”中的“经济人”环境111班杨笑笑1103070113内容摘要:“经济人假设”作为西方经济学家针对领导、管理提出的古典管理理论,又被称作X理论。自这一假设被提出之后,它就是有争议的。中国上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的一系列“左倾”运动中,“左倾”思潮在经济方面也引发了严重错误。本文将从“经济人假设”的角度进行一些反省和思考。摘要:经济人假设;20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中国;左倾一、“经济人假设”在中国的体现1、经济人假设的内容经济人假设起源于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由社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1960年在《企业的人性方面》将

2、其称为X理论,他对这一假设并不赞同,并根据他自己的研究提出了自我实现人理论,即Y理论。“人性假设”除了以上两种,主要还有社会人假设,复杂人假设两种,在此,只对X理论进行探讨。经济人假设的内容如下:(1)人生来就厌恶工作,只要有可能就逃避工作。(2)人生来就习惯于明哲保身,反对变革,把安全看得高于一切。(3)人缺乏理性,容易受外界和他人的影响,并做出一些不适宜的举动。(4)人生来就以自我为中心,无组织的需要,所以对多数热必须使用强迫、惩罚的办法,去驱使他们工作,方可达到组织目标。基于上述假设,管理者必须采取“命令与统一”、“权威与服从”的管理方式,

3、忽略了人的自身特征和精神需要,之满足他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把金钱作为主要的激励手段,把惩罚最为有效的管理方式,采取软硬兼施的管理办法。第118页,第119页,《管理学》/乔忠主编,-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2011,1重印)2、经济人假设在中国的发展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原本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学家提出的经济人假设一开始并不能被中国的经济界所接受。政治体制的变化无疑会引起了经济体制以及思想的重大起伏变化。到上世纪的四五十年代,我国终于确立了社会主义道路,然而,社会主义道路在其确立后的一段时间内

4、却走上了弯路,出现了所谓的“左倾”思潮。西方“经济人”假说是属于西方文化范畴的个人主义的,与我国的传统的集体主义主流意识相差甚远,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所以不止经济学家,政治人士更是不能接受把它作为经济理论分析的前提。因此,这一时期以及之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界是没有“经济人”的位置的。后来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在中国越来越深入和发展,经济上也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优质结构,这一假设才被接受,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6195

5、0.htm,2012/11/4,21:36。一、“左倾”时期活动中的经济人假设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中国,是一代人无法忘却的年代,无论是大跃进还是1958年到1960年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还是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文革”,都是“左倾”思想最严重的运动,这一时期的经济也受到了重创。透过那段历史,我认为,“经济人假设”确实有一定的道理的,人们并不是真的不愿意工作,不愿意为集体付出,只是也需要考虑到个人的需求,包括生活和精神层面的。这一假设几乎完全忽略了人的精神需求以及信仰对人指导激励作用,只看到了生产劳动中人们表现出来的怠惰,没有去深

6、究引发怠惰的根源。“大跃进”无疑是一个不能遗忘的历史错误,但是人们能够极度团结的一起工作,不分彼此,实在不能说“人生来怠惰,不愿工作,以自我为中心,无组织需要”啊。尽管“大炼钢铁”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是,那时的全国人民无疑是空前团结,极度有组织性的。以管窥豹,可见一斑。从吴思先生的《我的极左经历》中,不难发现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对工作,对目标,对信仰和自身的态度。吴思先生以一个极度“左倾”的“斗志昂扬”的下乡知青的“极左”角度,来向人们展示了自己以及普通农村农民对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看法的不同。作者的下乡插队以他的放弃失败告终,这一过程,作者由一个“

7、极度热爱祖国爱集体爱社会主义”,渴望早日实现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没有隔阂,完全无我,无私的理想社会的青年,到慢慢受到挫折,开始对一些制度的失望,进而引发了他的不满,并开始反思。“这是我们村历史上头一回搞义务劳动,大家很好奇,连在校学生也跑来参加。效率高,干劲大,挑水爬坡都是一路小跑,义务劳动大获成功。”吴思,《我的极左经历》,光明网,http://www.gmw.cn/02blqs/2006-11/07/content_540384.htm,2012/11/4可以看出农民们一开始是热情踊跃参与的。至于到后来的反感,拒绝参加,作者感到不解,自是有其

8、原因。其实,作者想的是完全用义务劳动代替有偿劳动,这就完全忽略的人们的感受。人都是不同的,人们并不是厌恶工作,只是,想要有所区别。不能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