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人假设”到“社会人假设”

从“经济人假设”到“社会人假设”

ID:21665122

大小:3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3

从“经济人假设”到“社会人假设”_第1页
从“经济人假设”到“社会人假设”_第2页
从“经济人假设”到“社会人假设”_第3页
从“经济人假设”到“社会人假设”_第4页
从“经济人假设”到“社会人假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经济人假设”到“社会人假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三节从“经济人假设”到“社会人假设”“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前提,是西方经济学基本的分析工具,从“经济人”假设出发,由此构建了西方经济学大厦,可以说,没有“经济人”假设,就没有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市场制度。认真分析“经济人”假设,并顺利完成从“经济人”假设到“社会人”假设的转化,以促进经济学向社会科学其它领域的延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什么是“经济人”假设?“经济人”意思为理性经济人,也可称“实利人”。这是古典管理理论对人的看法,即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来看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2、斯密“经济人”假设被西方经济学普遍继承,同时这一假设本身也在不断完善,最突出的体现在新古典理论体系中。新古典学派认为,“经济人”就是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他的基本特征是:一是具有功利主义本性,即以最小成本去获得自身最大的经济收益;二是具有完全理性,即掌握全部知识和信息,恰当选择,实现利益最大化;三是“经济人”一般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追求利润和效用最大化;四是“经济人”通常采取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等四种要素供给者的形态。新古典经济学对“经济人”的行为,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引入数量分析方法解答了斯密没有解答的问题,比斯密的原始“经济人”前进了一大步。

3、新古典经济学考察了“经济人”在不同市场形态下利润和效用最大化的条件,强调“经济人”只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才能达到均衡状态,实现最大的满足和效率。可见,新古典经济学将斯密的“经济人”,进一步抽象为具有完全理性、简单、可量化的“机械人”。把经济学从具有道德性和社会性的学科转化为只有技术工具意义上的学科。因此,薪古典“经济人”的假设边界是:纯粹的“自利性”而无“利他性”,纯粹“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无“公共利益”,没有社会规则的约束。二、“经济人”假设的形成关于“经济人”的思想来源和概念提出,有关百科全书是这样解释的:“经济人”又称作“经济人”假设,即

4、假定人的思考和行为都是有目标理性的,惟一试图获得的经济好处就是物质性补偿最大化。“经济人”的假设,起源于享受主义哲学和英国经济学业家亚当•斯密(AdamSmith)的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必须加以鞭策;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和权力维持员工的效力和服从。之后,西尼耳定量地确定了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公理,约翰•穆勒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经济人”假设,最后帕累托将“经济人”这一名词引入经济学。与“经济人”相对的概念是“道德人”或“社会人”。三、“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人”假设的根本区别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在他的《企业中的人性方面

5、》(1960)-书中,提出了两种对立的管理理论:X理论和Y理论。麦氏主张Y理论,反对X理论,而X理论就是对“经济人”假设的概括。X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①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②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受别人的指导。③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近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④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⑤人大致可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于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

6、负起管理的责任。归纳起来,经济人与社会人(或道德人)是对立的,其根本区别在于:①经济人是完全的利已,不存在利他行为,而道德人存在利他行为;②经济人只考虑经济利益,而不考虑其它利益,道德人需要考虑自己的其它利益;③经济人为实现经济目标,而不惜一切代价,不择手段,道德人则需要考虑社会的其它影响,需要担负社会的相应责任。四、如何实现“经济人”假设到“社会人”假设的转化从表面上来看,经济人与道德人是根本对立的,其实,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统一性。1、利已行为与利他行为的逻辑统一性。人为什么会存在利他行为?统一价值论认为,人的任何行为都有着特定的价值动因。人类社

7、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一个人的价值关系一旦发生了变化,必然会导致其他人的价值关系也会相应地发生一些变化,这种价值相关性既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任何社会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等)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利益关系或价值关系,脱离利益联系的社会关系几乎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是很快要消亡的。社会关系的存在使人与人之间构成了一定的利益相关性,其大小可用“利益相关系数”来描述。当利益相关系数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时,人与人之间存在正向的利益相关性,也就是说,当他人的价值增长时,自身的价值将会产生间接的增长,此时,自己就会实施各种形式的利

8、他行为。这就是人类实施利他行为的价值动因。由此可见,“利他”的客观价值目的仍然是为了“利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