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垫江县廖氏源流世系

重庆市垫江县廖氏源流世系

ID:20447234

大小:66.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0-11

重庆市垫江县廖氏源流世系_第1页
重庆市垫江县廖氏源流世系_第2页
重庆市垫江县廖氏源流世系_第3页
重庆市垫江县廖氏源流世系_第4页
重庆市垫江县廖氏源流世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垫江县廖氏源流世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重庆市垫江县廖氏源流世系、迁徙考重庆市垫江,始于西魏恭帝二年,迄今一千四百三十七年。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地处华蓥山脉东部,地貌以丘陵为主。境内东西部山岭耸峙,切割成谷,千米山峰屹立,山间槽地交错;中部高滩河纵惯全境,一系列溪河、小沟冲、平坝镶嵌其中,形成绵亘起伏的丘陵。最高海拔1183m,最抵海拔320m,全县地势北高南低。东临丰都、忠县,南连涪陵、长寿,西靠大竹、邻水,北与梁平接壤。这里山川秀丽,物产丰富,民风淳朴,人杰地灵。垫江位于重庆市域中部,幅员面积1518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人口90万。县城所在地为桂溪镇,建城区10平

2、方公里,15万人口。垫江是个好地方。自然地理条件较好,物产丰富。地势平坦、雨量充沛,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瘦肉型生猪基地县、种子建设示范县和重庆市优质出口猪肉项目县,素有“巴国粮仓”、“丹皮之乡”等美称。名优特产“垫江白柚”多次获全国金奖。重庆11个百万农业产业化工程中,垫江入围9个。天然气资源得天独厚,发展天然气化工条件优越。旅游资源极富特色。追溯垫江,查《垫江县志》(1993年版)载:明清时期,广东、福建、湖北、江西、陕西等省之移民居垫江。垫江廖氏初步考究由廖爽匡凝系、十三宣义公系、叔安公系、花公德源系、尧汉公系、师道公系、江西

3、吉安府吉水县城石牌坊廖贤世系、从湖广迁徙涪陵再迁来垫江的宜壤公系、由湖北省孝感县高高埝双水井入川的廖汉章系、廖有芳系十个支系组成。人丁大约一万余点,分布在垫江各地。垫江没有土著廖氏,都是明末清初湖广填川而来的。各个世系的具体源流及迁徙考究如下:一、廖爽匡凝世系出周初伯廖之后,子孙以祖字为姓。或曰廖国,名以国为姓。远祖:爽也,字可悒,號西樓。江西竷州人,唐末五代進士。博學多智,時人把他比作管仲,樂毅。初知虔州,後梁時任韶州刺史。乾化初,韶州為劉龔所破,他率领300餘族人及部下數千投奔马殷,馬殷见他人多勢眾,初時不想接纳,有人進諌曰:

4、“廖者,料也,馬得料必肥,是國家强霸之兆。”馬殷才接纳。爽公子十:長子匡圖、次子匡凝、三子匡齊、四子匡晏、五子匡定、六子匡輔、七子匡榮、八子匡佐、九子匡銘、十子匡泰。我乃凝之后也。廖匡图、廖凝兄弟二人都以诗闻名,匡图有诗二集传世,凝也有诗七卷。《全唐诗》录匡图诗四首,录凝诗三首,俱端正凝重,有萧飒摇落气象。和纷乱的世事相应。匡图《永州江干感兴》中“正悲世上无限事,细看水中尘更多”恰恰道出二人诗的风格。廖凝为人居官慕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职务时曾留诗一首:“五斗徒劳漫折腰,三年两鬓为谁焦。今朝解印吟归去,还挈来时旧酒瓢”。凝幼时就被目

5、为“必垂名于后”,他十岁时作诗咏白:“满汀鸥不散,一局黑全输”,似对非对,设喻奇特,确实足以自傲。匡凝,字熙绩,公元936年前后在世。仕南唐,累官彭泽县令、连州刺史、江州团练副使。子二,长子秉乾卜居耒阳,为耒阳廖氏始祖;次子秉坤,卜居永兴。秉乾子孙繁衍四乡,如夏塘、长岭、石准、春光铺、双洲、芭蕉、黄岗等地。贵清公是秉乾后裔,到底是第几世后裔还不够确切,有待后辈出众者更进一步稽考定之。贵清公于洪武初年率思穆、思和、思道、思通、思海五子经豫章(今江西)泰和鹅颈大丘来常宁上浯肇基以来,通、海两公一卜住桂阳,一徙居衡耒。穆、和、道三公定居

6、本邑。迄今六百余年,传二十七代,人口三万有余。穆、和、道即现在住常宁的贵清公系三大房。在投奔馬殷时,从资料及衡山族谱中可以看出我祖匡凝是一起到达了衡山的,并隐居南岳。可不知道是因何缘由,什么时候又回到了江西吉州泰和县下码头上五村地名石牌。这中间到底是那一代祖回迁到江西吉州泰和县下码头上五村的,中间又经历几代,其世系如何?历代祖宗编纂稽考无果,主要是匡凝公到贵清公之间断代的多。由匡凝公到贵清公历经约五百年,就是三十年为一代,也应该有十五、六代。而常宁谱中只有六代。根本不可能的事出现了。我经多方打听及交流都没有得以订正。主要是匡凝公的

7、后裔在网上交流的甚少,同时大家有确切记载的信息暂时没有发现。不过,在此,我有一个大胆的推测:我阅读了衡山匡图族谱,得知他们的五世廖瑞公是由明经宦吴,其后因官占籍,侨居太和圳上,子孙遂居其地。我们的祖与他们是同房一家亲人,会不会攀关系一起过去了呢?或因其他缘由,而有至亲在太和圳,所以,迁居太和圳也是情理之中也。过后,在洪武初年同时从泰和圳下码头迁回湖南,廖瑞公八世思政公,字魁三,明洪武2年(1369)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圳上复回衡山,卜居龙溪一都,落业祖籍地,我贵清公率五子思穆、思和、思道、思通、思海落业耒阳,此想法也是可以进行推敲的

8、。他们这时有“思”字辈,我们这时也有“思”字辈,也可以推敲,因为他们属同一个祖繁衍下来,又都生活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时候,字辈相同吻合完全可能的。由此,可以推理得之衡山的思政公,字魁三,与我常宁的贵清公的五子思穆、思和、思道、思通、思海是属同辈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