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ID:20450063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3

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_第1页
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_第2页
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_第3页
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杨 成(海原县红羊学区谢套小学,宁夏海原755200)“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设疑提问,学生质疑问难,是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的重要手段。好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去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怎样进行提问,尤其是在新课程中如何进行启发式提问就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谈谈在教学中的肤浅认识。1 把握时机课堂提问选择时机非常重要,我们在提问时,不

2、仅要在微观上考虑问点是否优化,问法是否艺术,而且要从宏观上总览全文,使每个问题的提出都处于最恰当的时机。一般来说,可以选择下列时机:当学生思维受到局限无法突破时;当学生受旧的知识影响很深,而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当学生若有所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时……诚如孔子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 遵循顺序系统论认为,任何事物越是有序化,其效能就越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提问设计应循什么“序”,才能“渐进”,甚至“跃进”呢?我认为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思维发展规律、心理发展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2.1 由点及面语文教材中知识点的作用并不

3、是一致的,集中力量解决那些重点、难点、特点,能最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教师抓住教材中的这些点设问,然后从这一点扩散开去,提出一系列问题,形成提问系统,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进行深层的思索,由一点而及全面地把握课文内容。如《少年王冕》中“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是个难点,教学时可以提出如下问题:(1)王冕在学堂里真的闷得慌吗?(2)从他后来的哪些行动中可以看出他说的是违心之言?(3)从中看出王冕是个什么样的人?2.2 由表及里语文教学的关键也就是帮助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即字、词、句、段,深入挖掘其所蕴含的

4、深刻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我要求学生品读洪教头的穿着打扮和言行举止,注明自己的心得,然后参加讨论:洪教头怎么戴帽子?怎么入席?怎么嘲讽?怎么挑战?怎么出招?怎么失败?问题层层拓展,性格步步凸现,由外表到内心,展现出一个粗鲁傲慢,狂妄浮躁的乡下拳师的可笑形象,同时反衬出林冲虎落平阳、步步退让的无奈处境。2.3 由浅入深课堂提问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最终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理想境界。《给颜黎民的信》中有句比较隐晦的话:“至于看桃花的名所,是龙华,也有屠场,我

5、有好几个青年朋友就死在那里面,所以我是不去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其深刻含义,可依次提问:(1)鲁迅喜爱桃花吗?(2)龙华既是看桃花的名所,鲁迅理应去看看,为什么不去呢?(3)这句话主要表达了鲁迅怎样的感受?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上文找出有关词句,明确鲁迅是喜欢桃花的。第二个问题抓住学生理解的关键,引导学生理解鲁迅不去龙华看桃花的原因。第三个问题深入追问,水到渠成,使学生理解这句话蕴含着鲁迅对死难烈士的深切怀念,对反动派罪行的强烈愤慨,表达了鲁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2.4 由具体到抽象学生的思维水平是按照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

6、顺序依次发展的。提问设计也应遵循这一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向高一级水平发展。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打斗场面时,可设问:(1)找出描写双方打斗动作的词语;(2)模仿双方的动作打斗;(3)猜摩品评双方动作的优劣;(4)体会林冲的沉稳勇猛。如此抓住..关键词语,启发学生进行动作表演,在此基础上过渡到形象思维,使学生理解课文主旨,让学生的思维完成一次飞跃。2.5 由理解到创造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学生的认知领域可以分为识记、领会、应用、创造等几个层次,教师设计提问,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如在教学《卢沟桥的狮子》时

7、,设计想象性问题为:除了写的这些狮子形态,还有哪些形态的狮子?请用”……有的……好像……”的句式表达出来。如此提问,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兴趣。3 注重变化提问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而教学艺术的活力在于创新。因此,有效的提问需要问题设计者倾注心血,不断追求创新。只有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才能做到问法新颖,形式灵活,富有情趣,从而为学生所喜闻乐答。3.1 变直为曲直,就是直接发问,问点显露,问题明确,学生容易回答。但直问的最大弊端在于形式呆板,缺少变化,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欲望。曲,就是曲问,就是不从正面发问,而是绕道迂回,

8、旁敲侧击,问在此而意在彼。曲问的妙处在于含蓄生动,饶有情趣,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时空,从而调动学生答问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曲问,可以提高答问的效果。如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针对“最喜小儿无赖”一句,若直问“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