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例谈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ID:28241562

大小:59.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9

例谈语文课堂提问艺术_第1页
例谈语文课堂提问艺术_第2页
例谈语文课堂提问艺术_第3页
例谈语文课堂提问艺术_第4页
例谈语文课堂提问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例谈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例谈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摘要】本文论述Y语文课堂的提问策略,即要抓住教学重点提问,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提问,提问时要选取新颖的角度,并应分清学生层次,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注重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引领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顺利实现语文教学目标,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右,如存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己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

2、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A-0072-0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过去“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要学”,向课堂要质量,实现语文课堂高效教学,关键在于教师。笔者从事语文教学30多年,常在听课时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精心设计的课堂上提Y很多问题,可是学生启而不发,举手发言的学生风毛麟角,出现“冷堂”现象;或点名学生发言,被叫到的学生大多是扭扭捏捏,“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种种事与愿违的课堂现状,不能达到语文教师设计的预想效果。笔者认为这涉及到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提问设计的艺术。如果教师在课堂

3、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过于肤浅或过于深奥,师生的“双边”活动就达不到最佳效果,教学效率自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使语文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抓住秉点设计问题初中语文每册教科书中的范文均为名家名篇,值得我们去挖掘、品析、鉴赏。语文教师如能抓住一篇文章的关键词、关键句,设计好问题,并设法让学生弄懂该问题,学生对该作品的主题就会产生“豁然开朗”之感。语文教师应独具匠心地备好文本,找出每篇文章的重点、难点、热点,由此认真设计问题,巧妙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产生渴望与追求,触发

4、他们思维的灵感,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苏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孔乙己》这篇小说时,教师可抓住“笑”字深度提问。这“笑”有顾客的笑、掌柜的笑、“我”的笑、小孩的笑,笑他脸上的伤痕、笑他偷窃、笑他被吊打、笑他落第、笑他迂腐……小说最后写到,就在孔乙己被打折了腿坐着蒲包用手“走来”“温一碗酒时”,掌柜和酒客仍然同平常一样嘲笑、挖苦他,根本不把他的悲惨遭遇放在心上。这是何等的残忍!没有人性,把别人的痛苦、灾难当作笑料。分析到此,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孔乙己身边的人会对他这样一个不幸者嘲笑取

5、乐呢?他的结局最终会怎样呢?”这样理解小说结尾的“大约的确死了”的结局也就不难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孔乙己根本没有出路,悲惨地死去是他最有可能的结局,也是他最好的解脱。在封建压迫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社会,人的悲剧不可避免,从而作品的主题得以凸显。只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巧设问题,适时提问,课堂教学效率才会大大提高。二、联系生活提出问题语文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加强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语文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也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

6、际,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对语文产生亲切感。联系学生生活提问,能调动学生原有的体验,帮助学生消化、理解问题。教学苏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枣核》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美籍华人一切都有了,一切都如意,为什么还觉得心里缺了点什么呢?”听到这一问题,大部分学生小声议论起来:“当然这样写了,中心是爱国嘛!”笔者追问:“那课文后面有一个细节,为什么他索要家乡的枣核呢?”此时笔者环顾左右,从学生疑惑的眼神里,悟出他们对这一感情不仅不能理解、感到茫然,还产生怀疑,认为这一切都是为“中心”的需要而“设计”的。教师如果此时不考虑

7、学生的生活实际,硬搬教科书,求完成程序与任务,势必会得出概念化、公式化的答案。我校大部分学生为内宿生,离家比较远,有的还是来自偏僻乡村的学生。笔者此时抓住这个契机,又从这样的角度设计了一个问题:“同学们,父母每星期给你们内宿生多少零花钱?”学生答:“50—80元不等。”笔者说:“哎哟,这么多!那你们够‘阔’了,可以改善生活,加点菜,又可以买自己喜欢的小吃丫。”这一问一答,一下子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贴近了学生的生活,问题右趣,大部分学生忍不住会心地笑了起?怼Q?生笑过之后,笔者突然话锋一转:“在这里又有菜加,又能和同学玩,

8、学校又有丰富的活动,可是为什么有的同学特别是女同学还哭鼻子想家呀?”引导到这一步,笔者水到渠成地归纳出:“物质财富再丰厚都不能替代亲情。”在学生的默许声中,笔者进行总结:“这位美籍华人不是故意做作,还的确是缺了点什么。生活在异国他乡,吃穿不愁,物质条件非常好,儿女又有出息,他缺什么?缺枣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