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课件_2

狼疮性肾炎课件_2

ID:20453074

大小:286.00 KB

页数:64页

时间:2018-10-13

狼疮性肾炎课件_2_第1页
狼疮性肾炎课件_2_第2页
狼疮性肾炎课件_2_第3页
狼疮性肾炎课件_2_第4页
狼疮性肾炎课件_2_第5页
资源描述:

《狼疮性肾炎课件_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光镜:肾脏组织结构正常 免疫荧光:无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 电镜:无肾组织结构异常,无电子致密物。此型少见正常肾组织(Ⅰ型)系膜增殖性狼疮性肾炎(Ⅱ型)光镜:ⅡA:光镜正常、IF或EM可见系膜区沉积物ⅡB:系膜区可见系膜细胞增殖及单核细胞浸润损害只限於肾小球系膜区系膜增殖性狼疮性肾炎(Ⅱ型)免疫荧光:可见肾小球系膜区有颗粒性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补体C3、C4、C1q沉积电镜:可见较小的电子密集物沉积於系膜区及系膜旁区,GBM及其他部位无明显损害可见足突触融合局灶增殖性狼疮性肾炎(Ⅲ型)此型肾小球损害已较显著,除系膜区外,已出,内皮细胞及上皮细胞增殖及节段性坏死。光镜:出

2、现局灶节段性GBM损害50%以下的肾小球呈现节段性显著系膜细胞增殖,中等程度的内皮细胞增殖可见节段性上皮新月体形成毛细血管腔内可见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单核细胞储积此型可见到核碎裂,细胞死亡及组织坏死局灶增殖性狼疮性肾炎(Ⅲ型)局灶增殖性狼疮性肾炎(Ⅲ型)免疫荧光:弥漫性系膜区及沿毛细血管袢壁的颗粒样IgG、IgM、IgA、C1q、C3、C4沉积,节段性损伤部位可见到粗颗粒样IgG、IgM免疫荧光电子显微镜:电子致密物沉积於系膜区以及内皮下部位。内皮下电子密集物常为小到中等大小;足突广泛融合;内皮、系膜、上皮及炎症细胞增殖、浸润弥漫增殖性狼疮性肾炎(Ⅳ型)光镜:累及50%以上几乎全部肾

3、小球;损伤程度也更为严重肾小球呈显著的细胞增殖,以系膜细胞增殖最突出,内皮细胞增殖及毛细血管袢内各类型白细胞浸润部分或全部肾小球可伴有新月体或环形体形成可发生新月体性狼疮性肾炎弥漫增殖性狼疮性肾炎(Ⅳ型)光镜各类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蜕化核碎裂、坏死灶、苏木素小体银耳环,GBM呈现不规则双轨征弥漫增殖性狼疮性肾炎(Ⅳ型)免疫荧光:IgG、IgM、IgA、C1q、C3、C4及C5b-9呈弥漫性沿GBM及系膜区沉积,毛细血管袢壁内皮下更为显著纤维蛋白原沉积常见,鲍曼氏囊壁更为显著弥漫增殖性狼疮性肾炎(Ⅳ型)电镜:广泛的、大的电子密集物沉积於全部肾小球的任何部位,内皮下部位更为显著上皮下及GB

4、M内沉积也较常见系膜细胞及基质插入并形成双轨征膜性狼疮性肾炎(Ⅴ型)光镜:Ⅴa:与原发性膜性肾病极为类似Ⅴb:弥漫性系膜改变Ⅴc:存在节段性细胞增殖或节段性硬化Ⅴd:同时存在着弥漫性增殖性肾炎,临床及组织学表现与Ⅳ狼疮性肾炎类似膜性狼疮性肾炎(Ⅴ型)免疫荧光:上皮下小的IgG、IgM、IgA、C1q、C3及C4沉积以IgG及C1q发生率最高电镜:上皮下部位小的均匀的电子密字物沉积偶可见到系膜区电子密集物沉积硬化性狼疮性肾炎(Ⅵ型)以肾小球球性或节段性硬化为主要病理学表现者称为硬化性狼疮性肾炎Bakdwin认为,肾小球对损伤的最初反应不是细胞增殖而是肾小球硬化局灶或弥漫性增殖性狼疮性

5、肾炎的晚期表现硬化性狼疮性肾炎(Ⅵ型)免疫荧光:只见微弱的免疫球蛋白阳性电镜:内皮下沉积已不常见光镜:见硬化性损害及肾小球蜕废肾小管间质损害在SLE中相当常见免疫荧光:可见沿TBM、间质、包曼氏囊及血管壁有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电镜:可证实上述改变光镜:可见小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小管坏死,小管萎缩、TBM变厚及间质纤维化狼疮性肾炎的间质、小管损害间质损害程度与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分型有关:Ⅳ型狼疮性肾炎间质损害常见且程度较重;III型狼疮性肾炎也可发生,V型及II型少见狼疮性间质肾炎:肾小球损伤并不重,小管间质损伤明显狼疮性肾炎的间质、小管损害狼疮性肾炎的相对发生率Ⅰ型<1% ⅡA及ⅡB共

6、26% Ⅲ型18% Ⅳ型38% Ⅴ型16%VI型1%狼疮性肾炎的特异性病理表现免疫荧光:1)出现“满堂亮”现象,早期补体成份C1q、C4阳性率可达90%2)间质、沿TBM免疫荧光阳性率在60%以上,是多种免疫球蛋白及补体阳性3)肾小管上皮细胞核阳性率可高达40-50%SLE及N-SLE组TBM、间质及小管上皮细胞核免疫荧光结果比较上皮细胞核TBM及间质阳性数例%阳性数例%SEL12441560N-SLE14520X213.246.8P<0.001<0.001,>0.001电镜:1)微管样结构:内皮胞浆内由成束的微管构成,每一微管直径为250nm2)电子密集物的指纹样结构3)广泛的上

7、皮下、内皮下及系膜区电子密集物沉积狼疮性肾炎的特异性病理表现膜性狼疮性肾炎可以出现系膜区及内皮下电子密集物沉积;而系膜增殖者也可见到上皮下、内皮下及GBM内电子密集物沉积。狼疮性肾炎的特异性病理表现狼疮性肾炎的特异性病理表现光镜:1)苏木素小体、核碎裂、纤维素样坏死、银耳环及透明血栓。2)组织学类型的转型随病情进展,II、III向IV型,II向V或者均向VI型转变。在积极有效治疗下,也可由IV型转变为II、III型。狼疮性肾炎的特异性病理表现3)混合性组织学类型:不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