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利益的困境与出路-张千帆

公共利益的困境与出路-张千帆

ID:20459526

大小:16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3

公共利益的困境与出路-张千帆_第1页
公共利益的困境与出路-张千帆_第2页
公共利益的困境与出路-张千帆_第3页
公共利益的困境与出路-张千帆_第4页
公共利益的困境与出路-张千帆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共利益的困境与出路-张千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公共利益”的困境与出路——美国公用征收条款的宪法解释及其对中国的启示TheDilemmaof“PublicInterest”:OntheMeaningoftheTakingsClauseintheUnitedStatesConstitutionandItsSignificanceforChina张千帆【学科分类】中国宪法【出处】《中国法学》2005年第5期,第36-45页。【摘要】本文从美国政府征收权的渊源以及联邦宪法第五修正案征收条款的原始意义出发,探讨了“公共用途”的宪法概念在美国判例史上的嬗变及其最近的发展

2、趋势。文章指出,由于“公共用途”或“公共利益”是极难界定的概念,法院难以发展出可操作的判断标准。在美国,对征收的公共利益之保障主要在于立法控制而非司法限制。根据民主原则,法院高度尊重立法判断,凡是议会决定符合公共用途的征收一律被认为合宪。在这个意义上,议会是一个“公益机器”,通过民主代议自动产生代表公共利益的法律和决定。文章最后建议,中国应该将注意力从“公共利益”的理论界定转移到制度建设,让全国和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征收和补偿方案的决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Thispaperdiscussesthe“publicuse

3、”conceptintheFifthAmendmentoftheUnitedStatesConstitutionanditsrecentapplicationinthecaselaw.Sinceconceptslike“publicuse”or“publicinterest”lackjudiciallydefinableelement,theprotectionforpublicinterestliesmostlyinpoliticalratherthanjudicialcontrol.AsaresulttheAm

4、ericancourtsusuallydefertothelegislativejudgmentsforpublicinterestintakingsofprivateproperties.Inthissensetheparliamentisa“publicinterestmachine”,whichlegitimizesthetakingdecisionsthroughthedemocraticrepresentativeprocess.【关键词】公共利益,公共用途,征收,公正补偿【写作年份】2005年【正文】 

5、   一、引言  在经过2004年修正之后,1982年中国宪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1]类似地,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以下简称“公益征收条款”或“征收条款”)根据宪法文本的显然含义,政府征收或征用(以下统称“征收”)土地或私有财产的前提条件是征收行为必须以“公共利益”的目的;只有“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政府才能合宪地征收财产。作为对政府征收权的限制,宪法修

6、正案被普遍认为是权利保障的一种进步。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公共利益”却是一个极难界定的概念。近年来,随着城市改造和农村转型步伐的加快,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成为频繁引发中国社会冲突的源泉。在征收过程中,政府或开发商的目的是不是符合“公共利益”,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困惑。如果拆迁的目的是危房改造,征收显然符合“公共利益”;但如果拆迁的目的是商业开发,又如何认定呢?如果为了退耕还林而征收土地显然符合“公共利益”,为了工业建设而征地又如何呢?由于在概念上缺乏清楚界定,这些问题很难争论清楚。  笔者认为,在鉴

7、别和界定“公共利益”的过程中,人们很容易进入一种误区,从而成为教条主义的牺牲品。笔者将在别处论证,“公共利益”不是别的,其实就是私人利益的总和。[2]这种功利主义定义虽然过于简单,且不是完全没有问题,但它至少坚持了方法论的个体主义,避免了整体论和有机论的谬误。这样一来,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并不是在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两者之间也不存在一道清晰的概念鸿沟。如果保护居民的生命安全是一种受到承认的公共利益,那么繁荣本地经济的措施也未尝不可被如此认为;事实上,从经济发展中得利的人数还可能远大于从危房改造计划获益的人数。工

8、业建设也同样如此。在长远意义上,它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和改善社会生存状态所作出的贡献可能一点也不亚于增添一片森林的作用。因此,界定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努力即便不是完全没有意义,也是几乎不可能的。  本文从美国法的经验出发,探讨美国法院对类似问题的处理。和中国宪法的公益征收条款类似,美国联邦宪法第五修正案也有一条“公用征收条款”:“如未经公正补偿,私有财产不得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