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上草堂高风起紫藤红蕉黎川开

涧上草堂高风起紫藤红蕉黎川开

ID:20461288

大小:3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3

涧上草堂高风起紫藤红蕉黎川开_第1页
涧上草堂高风起紫藤红蕉黎川开_第2页
涧上草堂高风起紫藤红蕉黎川开_第3页
涧上草堂高风起紫藤红蕉黎川开_第4页
涧上草堂高风起紫藤红蕉黎川开_第5页
资源描述:

《涧上草堂高风起紫藤红蕉黎川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涧上草堂高风起紫藤红蕉黎川开——记黎里三大藏帖黎 砚拓印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艺术,是采用传统墨拓工艺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拓印下来的一种艺术,“原汁原味”的真实再现了古代书法绘画艺术的神韵。因为它的存在,使得那些冷冰冰的摩崖、青铜、碑刻与砖石成为可触摸、可感知的实体,历史的真实性才能由此一窥,华夏的文明才得以延续。黑白之间,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许多已散失毁坏的碑刻,因有拓片传世,如汉《西岳华山庙碑》,北魏《张玄墓志》,东吴《天发神谶碑》以及唐柳公权《宋拓神策军碑》等皆为孤本,后人才能一睹庐山真

2、容。历代先贤名家挥毫泼墨,有心人勒石成碑,拓印成帖。诚如邓完白所言:“书进帖进,帖进书亦进,此若形影之相关。”小小拓片,作用可不小。作为一个有千年历史的江南古镇,黎里自古文风斐然。自唐陆龟蒙筑别业其间,厥后宋学士魏宪,侍郎赵磻老,元杨岚明尹宽,硕儒名辅,接踵而起。至清民,更是走出了工部尚书周元理,翰林院待诏徐达源,南社文宗柳亚子等。诸多名士学儒,著书立说,翰墨留香,为古镇留下不少宝贵的人文遗产,黎里三大藏帖就是其中之一。“涧上草堂高风起”指的是清翰林院待诏徐达源的《涧上草堂藏贴》,而“紫藤红蕉黎川开”则说的是徐达源

3、的《紫藤花馆藏帖》和清工部尚书周元理之孙周光纬的《红蕉馆藏真》。涧上草堂翰墨香:《涧上草堂藏帖》说到涧上草堂就不得不说到徐枋。徐枋字昭法,号俟斋,生于1622年,苏州人,崇祯十五年中举,未及殿试而明亡。其父徐汧在虎丘新塘桥下投河殉难,他谨遵父命,终身不入城市,不通宾客,不为清官,甚至不与清朝官员相来往。徐枋隐居于天平山麓邓尉山中,爱其旷远,卜涧上居之,筑室名“涧上草堂”,鬻字画以自给。其高风亮节,卓然千秋,与巢端明、沈眉生有海内三高士之称。徐枋有门人弟子为吴江潘耒,深得其信任。潘耒,字次耕,又字稼堂,吴江平望人,天

4、资奇慧,读书数行并下,工诗文辞,兼长史学。潘耒受业于徐枋时在康熙二年(1663),是年潘耒之兄潘柽章因庄廷栊明史案牵连,坐极刑以死。潘耒改名吴开琦,奉母避地西山,以诗请业。徐枋极赏识潘之才学,以“力言不朽,与德功齐”勉之。徐临逝前,遗嘱中这样写道:“吾生平知之深而信之笃,谓在我可托孤寄命者两人,一为易亭,一为次耕”。正是这个潘次耕,极尽门人之义,身任葬事,四处奔波,出资出力.乃得成葬。先生去世后不多久,族人乘其家境饔飱不继,私卖草堂于人,将毁以为葬地。又赖潘耒太史之力得赎归,改宅为祠,并为谋其衣食、田庐,纤悉具备。

5、徐达源是潘耒之曾孙潘晓槎的学生,潘晓槎忙于课业,涧上草堂渐倾。于是潘晓槎便交由徐达源代理此事,并以先生遗像及手书遗嘱、祠地契券相付。嘉庆元年徐达源找人修茸,办齐了各种契约,而后又增添了一些地亩,每年清明祭奠。嘉庆十二年,徐又与徒弟赵筠增筑外垣。修祠一事正如徐达源在其著《涧上草堂纪略》序中所说:“可以妥先生之灵,继太史之志,而无负吾师委托之初心矣。夫以徐氏之祠堂而潘氏主之,太史之笃于师门也。今达源又主之,亦不敢废师命也。襄事者赵生,又师达源者也。即达源与赵生,何敢比拟太史?而先生忠孝大节,实为百世之师,凡后世宗仰高风

6、而有事于此祠者,谓皆先生弟子可也。”祠堂修好后,徐达源还以先生遗像及手书乞当代名贤题咏,勒石以传。后又著书《涧上草堂纪略》,详述修祠始末,望后来之人闻风而起。民国罗振常曾言:“清末陈田尝见俟斋涧上草堂图册,墨笔山水,草屋数间,后有遗墨,附遗嘱一纸,记于《明诗纪事辛签》卷十六徐枋条下云:‘草堂图前后二十余页,有王兰泉、潘三松、伊墨卿、阮云台、孙渊如、梁山舟、洪北江、袁子才诸人题跋。此册于光绪丁酉入厂肆,为一豪家购去。庚子之乱,豪家遭兵火,想已同为灰烬。’先贤遗宝,倘有神物护持,尚存于天壤间,亦未可知。书此以告读者,俟

7、博雅者留意焉。”现原物虽已不见,但今日得此拓片藏帖,虽不全,也足以能一窥前贤笔墨风采,慰为大幸。藏帖共计二十四张,有洪亮吉谨书的徐俟斋先生遗像和重修涧上草堂碑记,顾元熙的像赞,王昶题的“涧上草堂”,阮元题的“高风清节”,梁同书的“涧上高风”,孙星衍的“逸民遗范”,石韫玉的“世颂清风”,范来宗,冯培,韩是升,潘奕隽,李福,伊秉绶,曾燠,唐仲冕,孙晋灏,戴敦元,赵怀玉,杨桂,彭兆荪,尤维熊,徐頲,孙原湘,李汝栋,洪亮吉等的题诗,名士众多,皆为当时硕儒。“涧上清溪水,分流到禊滨”,涧上草堂的清风还吹到了黎里。道光二十年,

8、徐达源年纪大了,家道中落,离苏州又远,已无力承受修祠之累了,就在黎里染字圩众善堂仁寿祠之南,鸠工修成了祠堂三间,竹石森立,荫以绿蕉,其境幽寂。这就是黎里的徐高士祠,遗址位于现在名门花园小区北,木排浜西。一部《涧上草堂藏帖》展现的不仅仅是名贤们的翰墨之宝,更是一段忠义传承有道,高风亮节的传奇。“紫藤”越洋成佳话:《紫藤花馆藏帖》浙江南浔刘氏小莲庄有三宝,三宝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