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ID:2047045

大小:2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1-14

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_第1页
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_第2页
资源描述:

《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泥鳅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1998年县水利局水产站进行了“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共获受精卵43万粒,培育各种规格苗种28.6万尾,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1 基本设施  本试验在华村水库管理所内进行,水源来至管引库水。3月底即人工繁殖前1月多,在避风向阳、光照充分的地方,建造水泥池15个,其中:面积10m2培育池1个,池深1m,面积4.5m2孵化池4个,池深0.5m,面积20m2育苗池10个,池深0.8m,另外管理所内有4亩池塘可用于泥鳅种的

2、培育。水泥池底平整,呈长方形,池边设注排水管道,所有水泥池在使用前15天左右,用水浸泡,多次冲刷,除去池中碱性,曝晒待用。  2 人工繁殖  2.1 亲泥鳅的选择及培育:亲泥鳅来源于河沟捕捞。培育池使用前7~10天池底铺20cm肥泥,每平方米用150~200g生石灰泼洒全池消毒,注水40~50cm,注水用40目筛绢过滤,防止有害生物入池,在注排水口用铁丝设置防逃网。5月初水温稳定18℃左右后,选择体长15~20cm,体重30~50g,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性腺发育良好的泥鳅作为亲鱼,雌鳅胸鳍比较短,鳍的前端较圆钝,呈

3、扇形,静止时鳍条展开放在一个平面上,雄鳅胸鳍比较长,前缘尖端部分向上翅起。把捕获的亲泥鳅按雌雄比1∶2放入培育池中进行强化培育,放养密度8~10尾/m2。培育期间主要投喂动物碎肉、碎内脏、鱼粉等动物性饲料,日投喂量占亲鳅体重的5~8%,并辅以少量米糠、麦麸及鲜嫩水草等植物性饲料,由于泥鳅喜欢夜间觅食,投喂应以傍晚为主。每2~3天冲换新水一次,每次换池中的1/4~1/3。  2.2 人工催产:5月20日左右晴天水温达到20℃以上后,从培育池中选择性腺发育成熟的亲泥鳅,雌鳅腹部圆大,轻压腹部有无色透明的卵粒流出,雄鳅精

4、液充沛,挤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人工催产全部采用肌肉注射,每尾雌鳅注射800~1000国际单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雄鳅剂量减半,采用1毫升注射器和四号针头进行注射,肌肉注射在背鳍前下方两侧,针头朝头部方向与亲泥鳅呈45°角,插针深度约0.4cm,雌鳅注射0.2毫升,雄鳅减半。注射后的亲泥鳅为便于人工授精,雌雄分放入培育池中两个网箱(1m×1m×0.5m,网目0.3~0.5cm)内,观察发情产卵,适时进行人工授精。  2.3 人工授精:雌泥鳅产卵前在前面游,雄泥鳅在后面紧迫,泥鳅发情多活动水表面。注射催产剂的亲泥鳅在

5、水温20℃左右,经20小时即可发情产卵,发现雌鱼产卵,立刻将亲鱼捞出进行干法受精。用干净毛巾擦干体表水,将雌泥鳅卵挤入瓷碗、瓷盆或塑料盆中,并立刻进行雄鳅挤精,一尾雌鳅卵配2尾雄鳅精液,经羽毛搅拌约3分钟,使精液和卵粒混匀,充分受精后,撒在鱼巢上,放入孵化池中进行静水孵化。鱼巢用20ppm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洗净的柳树根、小草扎成小束做成,整个受精过程避开强光进行。  2.4 人工孵化:孵化前10天,孵化池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待药效消失,注水30cm,把粘满卵粒的鱼巢扎在竹竽架上,用石头坠入水面下,每平方米2~3万粒卵

6、,池顶覆盖帆布,避免强光照射。在水温20℃左右,3~4天即可孵出鱼苗,刚孵出泥鳅苗体长2.5~3.6cm,不能自由活动,用头上的喷射器吸附在鱼巢及池壁上,3天后开始游动,取出鱼巢,开始投喂。  3 苗种培育  开食后的泥鳅苗,可转入育苗池中培育。育苗池使用前7~10天,用生石灰消毒,池底铺10~12cm的腐熟粪肥作基肥,注新水20~30cm,待水色变绿色,透明度15~20cm,放入泥鳅苗进行培育,静水放养密度1000~1500尾/m2,育苗前期应以肥水与投喂相结合,由于泥鳅对开口饵料有较强的选择性,主要沿边投喂用5

7、0目标准筛过滤的轮虫、水蚤等浮游动物,同时每周泼撒两次发酵粪肥60~100g/m3或泼撒溶化的化肥1~2g/m3,经20天左右培育苗体长可达1cm,此时泥鳅可摄食水中昆虫、昆虫幼虫和有机物碎屑等食物,可投喂打碎动物内脏、血粉、鱼粉等动物性饲料及米糠、豆粉、玉米粉、豆饼屑之类的精饲料,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开始日投喂占泥鳅苗体重2~5%,以后随着泥鳅苗的生长,日投量可增加到10%。再经1月多培育泥鳅苗体长可达3~4cm,此时应分池转入池塘饲养。池塘投放泥鳅苗前7~8天用生石灰消毒,注水40~50cm,亩施发酵粪肥

8、150~200kg培育水质,待池中培育出大量浮游生物时,投放泥鳅苗,密度100~150尾/m2,饲养基本同上,经3个月饲养可培育出体长8~10cm,体重5~8g大规格泥鳅种。  4 注意的问题  4.1 孵化期间为防止水质恶化,胚胎发育缺氧死亡,应定期向池中加入新水,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同时为防止卵子发生水霉病,定期用0.5ppm孔雀石绿溶液浸洗粘满卵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