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外配置是资源大量浪费的根源

市场外配置是资源大量浪费的根源

ID:20474419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9

市场外配置是资源大量浪费的根源  _第1页
市场外配置是资源大量浪费的根源  _第2页
市场外配置是资源大量浪费的根源  _第3页
市场外配置是资源大量浪费的根源  _第4页
市场外配置是资源大量浪费的根源  _第5页
资源描述:

《市场外配置是资源大量浪费的根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市场外配置是资源大量浪费的根源[摘要]资源短缺的实质是资源被无端的浪费。无论是丢弃性浪费、消耗性浪费还是破坏性的浪费,其特征是生产者浪费他人资源。浪费的原因是自然资源市场外配置,其途径是生产的负外部性和行政权力取代市场配置功能。资源配置回归市场,必须界定权利,转变政府职能和完善法制等。[关键词]资源浪费;负外部性;市场外配置;界定产权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凸现其资源短缺,而且主要是自然资源的短缺。按照目前的自然资源消耗量和自然储量,很难保持经济发展的平稳和实现预定的目标,甚至无法发展。资源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我国不但不是地

2、大物博,而且是人均拥有资源很少的资源贫乏国。二是经济发展速度与资源消耗成正比例,加大发展速度所需要的资源相应增大。三是资源开发、利用的浪费。自然资源的浪费更加影响和放大了其它两个因素。浪费使资源显得更为贫乏,使发展中消耗比例更加扩大。同时,一头是不惜自然资源的流失与浪费,另一头是一定量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使得节约和循环利用的缓解措施徒劳而无功。因此,认真分析我国自然资源浪费的根本原因,有效地遏制浪费,是我国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度性需要。一、自然资源成堆性浪费呈循环形结构自然资源的惊人浪费呈现立体结构。从开发、生产使用到排出的各个层面都是大量

3、浪费。首先,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丢弃性浪费。矿山的开采、土地的开发、草原的放牧、森林的采伐等方面的粗放式开发利用中,不能科学有效地充分利用,而是大量地闲置和丢弃,甚至是利用少,丢弃多。而且丢弃的难以回收。例如矿产资源的开采,《经济参考报》2005年7月10日刊文统计:“中国煤矿回采率平均只有35%,一些乡镇煤矿的回采率仅为15%,有些低至10%。”浪费的是采购的3倍还多,而且浪费的不可回采。专家称“拣肥丢瘦”的粗放式开采为“吃菜心”行为。其次,自然资源产品作为要素投入生产中的消耗性浪费。GDP的增长依靠资源的大量垫入而造成资源过快地消耗。《光明日

4、报》在2004年12月27日刊文公布:“中国每创造1美元GDP所耗资源是美国的4.3倍,是德国的7.7倍,是日本的11.5倍”。大手大脚的生产性消耗资源是又一种浪费。生产中不但不寻找替代品,而且不惜加倍地消耗。最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生产的排出损害生态环境的破坏性浪费。一是开发中对资源的破坏。《中国经营报》2004年12月4日报道:“我国煤矿采空塌陷率创高记录。平均塌陷系数为0.24(公倾/万吨)”。许多地面成漏斗状,找不到安全的地基,打的水井成了摆设,地表水被矿渣污染,导致村民被迫搬迁。二是过度使用造成的破坏。草原因过度放牧和非常规使用而大面积沙

5、漠化,森林过度砍伐而成为黄土山坡。三是生产排放性的自然资源破坏。本不稀缺因为被污染而照样短缺。空气取之不尽用之不绝,温室效应、酸雨的出现,优质空气变得稀缺了。水资源紧张的一个重大原因是水资源污染后可用水太少了。自然资源的多方面浪费有其共同的特征。第一,集聚性浪费。丢弃性浪费、消耗性浪费、破坏性浪费三者之间不是间断性的此起彼伏,而是齐头并进的浪费成堆。第二,自觉性浪费。生产者本应对浪费进行效用核算,尽量避免出现浪费。但是,我国的生产者不惜浪费而效用更佳。开采矿产“吃菜心”,可以节约收边料和开伴生矿的成本去开采更新的资源才是效用。生产越多,资源浪费成

6、倍递增,但利润也相应增加。这是乐意的浪费,生产者并不希望通过技术创新以减少浪费。第三,他人性浪费。生产者不吝啬浪费,但生产者以外的社会他人则因此而承担浪费的后果。代内和代际可用资源更少,污染了的环境治理由国家埋单和社会民众受害;开采地的搬迁是村民不是矿主等,生产者受益,社会他人受损。所有特征概括起来,就是因为价格对生产者并不起作用。稀缺的自然资源价格显著低于价值,浪费后影响生产成本的增量不明显;公有资源的公共产品性,浪费后没有计入生产成本,由社会他人承担。因此,生产者缺乏寻找替代品和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放任于浪费之中。二、自然资源的浪费缘自绕过价

7、格的市场外配置自然资源浪费的特征表明,因为是不惜浪费他人的资源,而不断地循环形的浪费。这主要是被浪费的公有物在市场外转化成私人产品时的结局。公有资源转化为私人产品的过程中,不是在市场上通过价格信号的导向决定资源配置的市场交易,是在否定或取代市场配置功能以后的市场外交易,而且是市场外绕过价格机制的外力性转化,资源的稀缺性不能从价格中反映出来。这样,形式上转化为私人使用,实质上仍然是公共资源,并且还存在着形式上都没有转化为私人物品的,比如空气的使用。价格不起作用的权利转让被经济学家称作市场外配置。市场外配置一般是行政权力配置和经济负外部性这两种主要方

8、式组成。经济负外部性产生是生产者浪费的动力。经济“负外部性意味着权利主体行使权利时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损害,主体没有承担其行为的全部成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