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发凡》笔记.doc

《修辞学发凡》笔记.doc

ID:20486372

大小:100.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12

《修辞学发凡》笔记.doc_第1页
《修辞学发凡》笔记.doc_第2页
《修辞学发凡》笔记.doc_第3页
《修辞学发凡》笔记.doc_第4页
《修辞学发凡》笔记.doc_第5页
《修辞学发凡》笔记.doc_第6页
《修辞学发凡》笔记.doc_第7页
《修辞学发凡》笔记.doc_第8页
《修辞学发凡》笔记.doc_第9页
《修辞学发凡》笔记.doc_第10页
资源描述:

《《修辞学发凡》笔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http://blog.163.com/pk_gzhb2009/blog/static/61520048200922311745764/《修辞学发凡》笔记语言研究2009-03-2323:07:45阅读215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陈望道第一篇 引言一 修辞两字习惯用法的探讨1、修辞的定义狭义:以为修当作修饰解,辞当作文辞解,修辞就是修饰文辞;广义:以为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2、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主要为着意和情,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二 修辞和语辞使用的三境界3、三境界:(甲)记述的境界——以记述事物的条理

2、为目的,在书面如一切法令的文字,科学的记载,在口头如一切实务的说明谈商,便是这一境界的典型。(消极手法)(乙)表现的境界——以表现生活的体验为目的,在书面如诗歌,在口头如歌谣,便是这一境界的典型。(积极手法)(丙)糅合的境界——这是以上两界糅合所成的一种语辞,在书面如一切的杂文,在口头如一切的闲谈,便是这一境界的常例。4、所谓积极手法,约略含有两种要素:(1)内容是富有体验性的,具体性的;(2)形式是在利用字义之外,还利用字音、字形的。(这种形式方面的字义、字音、字形的利用,同那内容方面的体验性具体性相结合,把语辞运用的可能性发扬张大了,往往可以造成超脱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

3、逻辑的新形式,而使语辞呈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5、消极手法是以明白精确为主的,对于语辞常以意义为主,力求所表现的意义不另含其他意义,又不为其他意义所混乱。(求适用,不计华质和巧拙)三 修辞和语辞形成的三阶段6、三阶段:(1)收集材料;(2)剪裁配置;(3)写说发表7、语辞形成的过程,始终离不开一定社会实际生活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在语辞上常被具现为一篇文章或一场说话的主意或本旨。188、材料配置定妥之后,配置定妥和语辞定着之间往往还有一个对于语辞力调整、力求适用的过程;或是随笔冲口一晃而过的,或是添注涂改穷日累月的。这个过程便是我们所谓修辞的过程;这个过程上所有的现象,便是我们所谓

4、修辞的现象。9、语言文字的可能性可说是修辞的资料、凭藉;题旨和情境可说是修辞的标准、依据。情境是拘束的、理智的,或题旨是抽象的、概念的(这时只能用消极手法);情境是自由的、情趣的,或题旨是具体的、体验的(这时只能用积极手法)。四 修辞同情境和题旨10、切实的自然的积极修辞多半是对应情境的:或则对应写说者和读听者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即双方共同的经验;或则对应写说者的心境和写说者同读听者的亲疏关系、立场关系、经验关系等,因此或相反诘,或故意夸张,或有意避讳,或只以疑问表意,或单以感叹抒情,种种权变,无非随情应境随机措施。11、随情应境的手法就是根据写说时的实际情况,调动和创造各种表现

5、手法,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地传达自己的观点、意志到对方。12、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不应是仅仅语辞的修饰,更不应是离开情意的修饰。凡是切实的自然的修辞,必定是直接或间接的社会生活的表现,为达成生活需要所必要的手段。凡是成功的修辞,必定能够适合内容复杂的题旨,内容复杂的情境,极尽语言文字的可能性,使人觉得无可移易,至少写说者自己以为无可移易。五 修辞的技巧和修辞的方式13、修辞技巧的来源有两个:第一是题旨和情境的洞达,这要靠生活的充实和丰富;第二是语言文字可能性的通晓,这要靠平时对于现下已有的修辞方式有充分的了解。14、平时对于修辞的方式颇要有精密的观察和系统的研究:第一、精

6、密的观察:(1)个性的观察——每个具体的切实的修辞现象,都是适应具体的题旨和情境的,我们应当把每个方式就题就境看出它的个别性质,这样才见语辞是有根的是活的,是有个性的,是不能随便抄袭,用做别题别境的套语的;(2)功能的观察。第二、系统的研究:(1)每式之内的系统;(2)各式之间的系统。15、精密的观察是注意方式中的小异,系统的研究却要留心方式中的大同。六 修辞研究的需要、进展和任务16、修辞学原是“勒托列克”(Rhetoric)的对译语,是从“五四”以后才从西方东方盛行传入的。但最初用修辞这个熟语正名本学的,却是元代的王构(肯堂)。17、修辞学的任务:第一、各体语言文字中的修辞的

7、诸现象;第二、关涉修辞的诸论著。1818、实例是归纳的依据,它有证实或驳倒成说的实力。实例除了助成归纳之外,本身还可显示修辞如何必须适合题旨情境的实际,故在条理归纳清楚之后还当将它保存,并且记明篇章出处,借便翻阅原文,细玩它的意味。19、修辞学告诉我们以下几件事:第一、修辞方式的构成   如譬喻,应该说明它由(1)思想的对象、(2)譬喻词语、(3)另外的事物三者构成。第二、修辞方式的变化   如譬喻有三种变化:(1)明喻——譬喻词语指明相类,形式为“君子之德如风”。又有时隐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