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发凡》理论思想综述

《修辞学发凡》理论思想综述

ID:41723709

大小:4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30

《修辞学发凡》理论思想综述_第1页
《修辞学发凡》理论思想综述_第2页
《修辞学发凡》理论思想综述_第3页
《修辞学发凡》理论思想综述_第4页
《修辞学发凡》理论思想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修辞学发凡》理论思想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修辞学发凡》理论思想综述李爱菊广东省深圳市横岗高级中学X关注成功!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开心网·豆瓣网·网易微博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1932年出版,此书集修辞学之大成,创造了比较完备的修辞学理论体系,在学术界被称为“现代修辞学的奠基石”和“现代修辞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修辞学发凡》的影响,在修辞学史上也是空前的。它不仅建国前被各大学用作教材,建国后也被多所学校采用,它的修辞学体系和研究方法影响后世数十年,被许多学人仿效和学习,孕育出了一批批修辞学研究人才,如著名学者郑子瑜、张志公、倪宝元、吴士文等都声称是读了《发凡

2、》,才走上修辞学研究道路的。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和中国修辞学的传承关系于此可见。通过读完这本书,我才清楚地了解修辞学到底是研究什么的学科以及在我们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我将此书的主要理论思想总结如下,并运用其中的理论知识对语言现象做一下自己的解释。一、《修辞学发凡》的结构框架全书共分十二篇。第一篇概括地述说修辞现象和修辞学的全貌。第二篇述说修辞可利用的语言文字的可能性。第三篇讲了消极和积极两大修辞分野的互相区别和互相联系。第四篇述说消极修辞的一般情况。第五篇到第八篇述说积极修辞中的辞格。第九篇述说积极辞格中的辞趣。第十篇述说修辞现象随种种不同情况而变化,以及它的统一的线索。第十一篇讲了语文

3、的种种体式,特别详述了体性方面的体式。第十二篇是结语,简述了修辞学的变迁、发展,并指出研究修辞学应有的努力。可见,《修辞学发凡》结构非常的清晰,重点很突出。二、《修辞学发凡》的理论贡献本书是把存在汉语语文中的种种修辞方法、方式,以及运用这些方法的原理原则,加以系统的阐释,并且指明它的发展方向。《修辞学发凡》被称为“现代修辞学史上的奠基之作”必然较以往修辞学理论有一些创新。其中最主要的理论分别为:基本修辞观、三个境界、题旨情境说、两分野。(一)《修辞学发凡》基本修辞观在本书的第一篇陈望道先生称:“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陈先生首先提出了两个问题:1.修辞是文辞还是语辞?2.修辞是修饰还是调整?

4、对这两个问题作者先回答了以往的观点,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解释。首先,以往的观点认为修辞是文辞,对此,陈先生说:“文辞上流行的修辞方式,常常是受口头语辞上流行的修辞方式影响。”《发凡》认为,把“辞”当作文辞,这是“礼拜文言时期的一种偏见”。因为“在礼拜文言时期,人们往往轻蔑语体、压抑语体,贬称它为‘俚语’和‘俗语’。可见,“修饰文辞说”往往只承认文辞、即书面语、文言文可以修辞,而认为语体文即白话文、口头语不能修辞。《发凡》指出:“所谓辞实际上包括了所有的语辞,而非单指写在纸头上的文辞”。(p.2)也就是说,语辞既包括文言文和白话文,也包括书面语和口头语。《发凡》关于修辞现象存在于一切语言活

5、动之中的观点,一方面批判了当时礼拜文言、轻蔑白话文的不良风气,一方面廓清了人们对于修辞含义的模糊认识。第二,是修饰还是调整?《发凡》认为把“修”当作修饰,“这也只是偏重文辞,而且偏重文辞的某一局部现象的一种偏见。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一种手段,主要是为意和情,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既不一定是修饰,更不一定是离开了意和情的修饰。”(p.2-3)这段话表达了三层意思。首先,修辞是为了表达内容,即是“达意传情”的一种手段;其次,修辞不是修饰文辞,而是调整语辞,以“修辞”为修饰文辞,就会专着眼在文辞,甚至专着眼于华巧的文辞;最后,即使是斟酌修改,实际也还是针对情意调整适用语辞,而

6、不仅仅是文字的修饰。总之,修辞“与其说是语辞的修饰,毋宁是语辞的调整和适用”。(p.3)调整语辞、适用语辞,使语辞能最大限度地传情达意,这就是《发凡》最基本的修辞观。“调整语辞”是陈望道对修辞的集中概括,这比“修饰文辞说”有其明显的科学性和进步性。其意义主要在于:第一,扩大了修辞研究的视野,把修辞活动从仅限于书面语的“文辞”,扩展为包括口头语的“语辞”。第二,提高了修辞研究的价值,由单纯研究文字技巧的修饰,提高到使表情达意能够适切的调整,这就使得修辞研究既注重语言形式,也联系思想内容,并且强调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必须服从内容的需要,纠正了为修辞而修辞的形式主义偏向。(二)三个境界陈望道先生在《修

7、辞学发凡》中提出了“修辞和语辞使用的三境界”。这三个境界为:(甲)记述的境界———以记述事物的条例为目的,在书面如一切法令的文字,科学的记载,在口头如一切实务的说明谈商,便是这一境界的典型;(乙)表现的境界———以表现生活的体验为目的,在书面如诗歌,在口头如歌谣,便是这一境界的典型。(丙)糅合的境界———这是以上两界糅合所成的一种语辞,在书面如一切的杂文,在口头如一切的闲谈,便是这一境界的常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