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析弗洛姆的人本主义伦理学

略析弗洛姆的人本主义伦理学

ID:20502574

大小:79.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0-11

略析弗洛姆的人本主义伦理学_第1页
略析弗洛姆的人本主义伦理学_第2页
略析弗洛姆的人本主义伦理学_第3页
略析弗洛姆的人本主义伦理学_第4页
略析弗洛姆的人本主义伦理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略析弗洛姆的人本主义伦理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略析弗洛姆的人本主义伦理学为了解决西方社会人们日益自由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人们日益恐怖、孤独、无能为力,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弗洛姆提出了自己的人本主义伦理学学说。他的这一学说存在着许多不足,但也有着许多重要的启示。我们应批判其不足的方面,吸纳其积极的方面为我国的伦理学建设服务。对于弗洛姆人本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定位及其限度国内学者意见纷歧,因而深入、全面地把握弗洛姆的人本主义伦理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一、弗洛姆人本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学说(一)伦理学的基础是人性弗洛姆的伦理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普遍的伦理规范和标准。这就要求首先解决存不存在这样的规范和标准的问题那么这种普遍的行为

2、规范和伦理标准是什么呢?它们又是依据什么制定的呢?这是弗洛姆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在弗洛姆看来虽然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但都具有共同的人的特性,而这一特性正是确定普遍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的本体前提为此,他主张普遍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应由人们自己制定,而不应由权威制定。以权威规定普遍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是“极权主义伦理学”,而且这种规定‘主要根据权威的利益,而不是根据受支配者的利益’[l](p13)。这种极权主义的伦理学是真正自由、民主和文明的大敌应予以彻底否定。既然人本主义伦理学是以人的本性作为自己的理论前提并由此规定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的,因此,要首先回答人的本性是什

3、么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一问题才能谈上普遍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的确立问题这样弗洛姆就把关于人的本性的讨论列为他的第一个讨论问题。(二)人性是什么?既然人性是伦理学的基础和前提那么探索人性是什么的问题,就成了奠基性的工程。弗洛姆的《寻找自我〉着重论述的就是人性问题他的标的就是要使人们认清自我、找回自我。弗洛姆在人性探宄中,充分肯定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它对人性“作了整体的研宄(p31)。他的人性学说就是从弗洛伊德的人的自我保存学说出发的。弗洛姆说:一切生命的本质在于维护和肯定自己的生存。”“一切有机物都有维持自身存在的内在倾向。”人的自我保存表现在吃、喝、性等方面这些

4、都是人的生存最原始、最基本的生理欲求满足不了人的这些欲求,就将使人的生存发生困难因而这些欲求是人性的基本方面。在弗洛姆看来,人除了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夕卜,还有其他超出于动物的需求,正是这些需求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弗洛姆说“人与动物形成鲜明的对照,饥、渴和性的冲动得到满足以后,他的最迫切问题并未解决,而是刚开始露头。”这说明人的自我保存还没有超出动物的内在需求,正是这些超出动物的需求‘构成人的生命特质,并成为人的生命的主要特征,这些内在的需求,产生于人的生存处境因此要了解这些需求,就须了解人的生存处境。弗洛姆说:人的生存经常处于不可避免的不平衡状态之中。[l](p40)这正

5、是人的生存的矛盾,他将这些矛盾称之为‘生存的两歧’。这些矛盾具体表现为:(1)生与死的矛盾。人总是面对着死亡,死亡伴随着人的生存人对于死亡,只能正视,无法逃避(2)个人生命与人类生命之间的‘两歧”。个人的生命是极其有限的,它与人类的生命相比短暂得无法估计。但个人总渴望着实现自己的所有潜能而这一潜能的实现只有通过人类生命的长河才有可能,因而个人短暂的生命与人类长久的生命处于紧张的‘两歧’中;(3)人的个人化与孤独感之间的‘两歧”。人的个人化过程就是不断获得自由,不断独立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又使得人切断了与周围环境联系的原始纽带使人陷于孤独之中。正是由于人的生存的这些矛盾,所

6、以人们渴求克服这些矛盾走出困境,因而产生了一些新的欲求这些欲求主要表现为“超趟’和“关联’。所谓‘超越”的欲求指的是人克服“生存的两歧’,实现理想的生存的欲求而‘关联’的欲求指的是人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系以便在这种联系中实现人与同类关联的需求。弗洛姆说:人是否幸福取决于他能否感受到与其同胞先辈和后代心心相印’。“超趟’与‘关联”正是弗洛姆找到的人的自我人的特性在他看来,人对这些需求实现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对生存的追求,他因此要求以这些标准作为衡量道德和行为的标准。(三)人的不同的性格结构在弗洛姆看来人们的性格结构是各不相同的正是由于这种不同人们在满足自己的需求时,采取不同的途径

7、。有的人的需求并未得到真实的满足,并且扭曲了自己的人性,这种类型在伦理学上就是恶的典型。有的人的需求得到了真实的满足这种类型就是善的类型。而造成这一差异的根源在于人的性格结构,他说善恶问题‘放在性格范围内进行考察才变得有价值”。在此基础上,他把人的性格结构分为‘非创发性”与“创发性’两种。所谓‘非创发性”性格结构是指人的潜能未得到真正发挥的性格结构它又分为四种:1.接受型。这种性格结构的人,把一切需求的满足视为是来自外部,且认为一切好的东西都在外部因而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为屈从外部权威,在权威面前惟命是从这种人也屈从于现存的社会存在。由于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