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列子》寓言与中国传统文化

论《列子》寓言与中国传统文化

ID:20503899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0

论《列子》寓言与中国传统文化_第1页
论《列子》寓言与中国传统文化_第2页
论《列子》寓言与中国传统文化_第3页
论《列子》寓言与中国传统文化_第4页
论《列子》寓言与中国传统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列子》寓言与中国传统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列子》寓言与中国传统文化  【】《列子》是道家学派重要典籍,对后世哲学、文化有深远的影响。寓言作为著作精髓蕴涵丰富的文化特质,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迹,崇尚自然、看淡生死,顺应天命、注重和谐,尊重真善、修身养性,重视科学、轻视经验。《列子》寓言是历经数千年而流传和提炼出来的精华,它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列子》;寓言;传统文化  【】I0【】A【】1009-5071(2012)08-0036-02  学者们对寓言的解释大同小异,大都强调其寄寓之意,或强调其“借”的功能。林希逸认为是“以己之言借他人

2、之名以言之”,谭元春说:“予尝谓《庄子》寓言,借古人口,或写其照,或雪其冤,或败其兴,皆有深心妙理,对书发笑。”[1]从春秋晚期至清末民国初,寓言类文体的文章不断创制流行,有些寓言特别是古代寓言由于其精湛的哲理性,它们的教训话语及教训故事往往被压缩成一个词组固定下来,成为成语流传下来。这里所说的《列子》寓言是指我们从《列子》书中概括出的寓言故事,蕴涵着中国丰富文化特质。  1《列子》寓言概况  “寓言”一词不断沿用与演化,却从未指称中国古代寓言类文体的文章。中国的“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

3、父者也……”柳宗元说《列子》“文词类《庄子》”[2],叶大庆也说“《列子》之书大要与《庄子》同”[3]。两书相类、相同之处非只一端,文体则是其重要方面。后世学者把《庄》《列》描述的“出于物理之外”的至大的鲲鹏和至微的焦螟都视为“寓言”。清人王先谦注曰:“寓言,寄寓之言,十居其九,意在此而言寄于彼”[4],马恒君先生进一步地解释了王注:“寓言,寄寓的语言,即借他事他物而寓有此意的语言”[5]。可见庄子所谓寓言即是要假借别人之口、别人之事来阐发个人之见,为达到十言九信的效果而采取的一种表达手法,将其诉诸文字即成为寓言。正是沿用寓言的古代观念,与作为现代文学体

4、式的寓言迥不相侔。  《列子》是先秦的文化典籍,是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对于中国后世的哲学、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据我们统计,《天瑞篇》8则,《黄帝篇》19则,《周穆王篇(8则,《仲尼篇》12则,《汤问篇》16则,《力命篇》9则,《杨朱篇》8则,《说符篇》31则,总计111则。其中《说符篇》寓言故事最多,演变为成语并流传至今。阎丽红在《先秦寓言的特征及其民族文化意蕴》中谈到《列子》寓言的处理,说:“《列子》寓言所用史料、人物也多采用先秦时代的,并竭力靠近先秦诸子,确实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水平,所以把它置于先秦寓言研究的范畴是有意义的”[6]。寓言作为《列子》重要

5、部分,成为著作的精髓。  2《列子》寓言蕴涵的文化特质  《列子》寓言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外乎神话、诸子争鸣等题材,这普通题材中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迹。  2.1崇尚自然、看淡生死:道家崇尚自然、崇尚超脱。《列子》作为一部重要的典籍,赞美自然、赞美大自然无穷力量。在《列子》寓言中贴切地反映了道家的精神,他们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一样的,形体的变换也是正常的,生即死死即生。《列子》寓言亦从道家角度出发,来说明生与死的本质和人类该如何对待生死等问题。在“舜问乎烝”的寓言中,《列子》通过贤臣烝解释了生命与身体的由来与本质,他认为身体是“天地之委形也”,

6、“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也即是说:我们的身体不过是天地所付与的形体,生存不过是天地所付与的和气,性命不过是天地所付与的顺化。这种对生死的看淡与道家崇尚自然,宗法自然、宗法“大道”是密切相关的。道家对自然的看重更多的体现在其“看淡生死”上。在舜问烝“道可得而有乎”时,烝发出了“汝身非汝有,汝何得有夫道”的感慨。《列子》寓言中对“生”的解释也直接地影响了它对“死”的理解,在“荣启期之乐”和“林类行歌”两则寓言里,荣启期、林类这两位传说中的得道隐士说出了“死期将至”却能够乐行于世的原因。前者认为:“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

7、处常得终,当何忧哉?”他把死亡看作是人生的一个再自然不过的必然终结,人只要安处常情等待终结就足够了,实在没什么值得忧虑的。  2.2顺应天命、注重和谐:顺应天  【】《列子》是道家学派重要典籍,对后世哲学、文化有深远的影响。寓言作为著作精髓蕴涵丰富的文化特质,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迹,崇尚自然、看淡生死,顺应天命、注重和谐,尊重真善、修身养性,重视科学、轻视经验。《列子》寓言是历经数千年而流传和提炼出来的精华,它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列子》;寓言;传统文化  【】I0【】A【】1009-5071(2

8、012)08-0036-02  学者们对寓言的解释大同小异,大都强调其寄寓之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