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橘”意象的文化解读

唐诗中“橘”意象的文化解读

ID:20504442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1

唐诗中“橘”意象的文化解读_第1页
唐诗中“橘”意象的文化解读_第2页
唐诗中“橘”意象的文化解读_第3页
唐诗中“橘”意象的文化解读_第4页
资源描述:

《唐诗中“橘”意象的文化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唐诗中“橘”意象的文化解读关键词:橘;屈原精神;孝道思想;地方经济纵观唐诗,各类意象的运用精彩纷呈。其中植物意象在唐诗人表达情感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如人们所熟知的松柏、竹、莲等8种植物意象在唐诗中出现的次数多达上千次,又有50多种植物意象达上百次,其中如橘意象出现的次数有325次,在唐诗187种植物意象中属于引用次数较多者,橘意象出现频率较高与它所承载着某些传统文化内蕴有关。本文试为一述。一、橘性对屈原美德精神的传承屈原《九章•橘颂》以专章的形式来赞美橘所具有的美好品性:其一、外

2、观可喜。橘之绿叶素荣(125),青黄杂糅2(125),纹彩绚丽,呈现出纷缊宜修,姱而不丑2(125)的美好姿态。《离骚》2(10)中屈原有着美好芬芳的形象,又常以美女遭妒自比,众女嫉余之娥媚兮,谣琢谓余之善淫,传达被谗见绌的忧愤之情。其二、质性坚贞。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2(125)一种客观上适合于南方水土条件生长的树木被人格化后具有了受命不迁的坚韧不移的品格,屈原以此表达了自己人格操守的坚贞与独立。橘意象在两汉魏晋南北朝咏橘诗中亦有表现,如鲍照的《绍古辞》(1

3、297)七首其一橘生湘水侧,菲陋人莫传。徒抱忠孝志,犹为葑菲迁。鲍照在诗中一反屈原对橘之外在形态的赞美,言橘生而菲陋,在不重内德的世道中难以扬名于世,致使品性不得彰显,诗中充盈着郁勃不平之气。另有齐梁诗人虞羲作《橘诗》,梁简文帝萧纲《咏橘诗》,隋代李孝贞《园中杂咏橘诗》既赞美橘外表之美好,也肯定其内性之坚贞,可以看出对屈原《橘颂》中对橘内外兼美品性的继承。入唐后,橘意象大量出现在唐诗中。如骆宾王《晚泊江镇》一诗中有转蓬惊别渚,徙橘怆离忧;马戴《送客南游》云:橘熟洞庭香灵均如可问,一为哭潇湘。;陈陶《

4、寄兵部任畹郎中》:虽同橘柚依南土,莫教千古吊灵均等,诗人们或在漂泊途中生发对屈原遭遇的感怀,或希望品性优良的人才得以尽用。又如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一诗中有句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李杜二人结伴漫游访友,与友且饮且吟,诗中特别提及吟唱屈原之《橘颂》,足见三人对屈原在政治困境中,仍以顽强的意志保持独立不迁横而不流品性节操引发共鸣。再如柳宗元《南中荣橘柚》: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密林耀朱绿,晚岁有馀芳。殊风限清汉,飞雪滞故乡。攀条何所叹,北望熊与湘。楚地作为屈原的故乡亦是产橘之地。面对朱绿耀林

5、的橘林,诗兴飞动,开篇便化入了屈原的《橘颂》,大赞橘之贞质。南方炎热的恶劣物候亦培育了橘之嘉美外形与芬芳气质。后两联转折,写自己的遭遇。北方虽有着殊风飞雪,与南方恶热相比,可谓恶寒,但却是培育自己的水土。橘之受命不迁故得以晚岁有馀芳,自己受命谪迁前途未卜该当何去何从?尾联用攀条叹望故乡的姿态定格了不愿离弃本性的执着与坚持。此外,李绅《橘园》、骆宾王《早发诸暨》等诗,都表达了诗人们不愿随波逐流更改心志的决心,而不行应化的后果往往令他们陷入惧愁迁徙,掩泪歌哭的现实困境中。换言之,诗人们之所以遭遇有志难伸

6、乃至前途坎壈的处境,是他们不换贞心不行应化造成的结果。但他们并不因此而改弦易张,而是见橘思性,在橘性与屈原精神的照临下坚定信念,承担痛苦,实现对自身人格的超越与提升。二、橘情孝道思想的彰显《说文解字》云孝,善事父母者(483)。《论语》中孔子从不同的方面回答孝问题。如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之年,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今之孝者,是谓能养等,孔子认为礼奉养双亲,为其喜惧皆是对父母的天性之爱,孔子将之视为仁之本与,并说:父母在,不远游,然而孝固然重要,却不是儒家所认为的德行最高成就。《论语》中孔子认为德行应

7、当在孝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因此,他对学生请教诸如君子、士等问题,都不以孝弟作答。如他认为君子当主忠信。士要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士人所具有的德行当超越家庭空间,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60)然而由迩之事父到远之事君,就是要从家庭空间中走出来,走向更大的社会空间,这就出现了离开父母远游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孔子又说:游必有方。所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即比孝道更大的德是承担社会责任。到了秦汉以后,儒家在意识形态上强调的君父臣子的观念,一定程度在心理上解决了忠孝的矛盾,为士人们辞亲远游谋取

8、前程寻找到了恰当的理由,但理性观念的植入并不能根本解决游子感情上不能事奉双亲的愧疚与遗憾,反映到文学作品中便是思亲主题的生发。孝观念与橘意象发生关联本于陆绩怀橘的典故。《三国志》载: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下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981)由此陆绩怀橘便成为二十四孝典范之一被称引于后世。《全唐诗》中首见于骆宾王的《畴昔篇》一诗,其中有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